第60章 她身上已经没有任何桎梏,该走出那一步了(2/2)
李暮歌猜测,言官又要开口上奏了。
确实如李暮歌所想,颜士玉接下来说得就是言官联合上奏,请陛下彻查西北倒卖军械一案,杨家和凌家全都榜上有名,所以御史大夫们认为,陛下该让凌家回朝,杨家所有涉事之人,全都抓进大理寺去。
“釜底抽薪,这一计用得好,快准狠。”
李暮歌赞叹大公主手段高明,还真让大公主逮到一个可以全力输出的机会了,而且这一局大公主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太子一方被她打得遍体鳞伤,还没有能力反击。
只是皇帝肯定不会愿意看见一边倒的局势。
“计谋用得确实很好,可陛下并不愿意听从御史大夫们的意见,陛下直言,账本不实,杨凌两家人皆是朝廷忠臣,不可寒了忠臣的心。”
到这一步,已经能明显看出来皇帝的想法了。
为了能够保证太子和大公主明面上实力的平衡,他是演都不演了,偏心到没边儿了。
“大公主党想来不会善罢甘休,听说,昨日大皇姐入宫,向父皇进献了仙丹一枚,使得父皇龙颜大悦?”
李暮歌昨天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她记得小说里大公主特别厌恶这种鬼神之说,更是对追求长生一事避而远之。
她还以为大公主也被人穿了呢。
后来确定此事无误,李暮歌想,看来大公主对老登也没多少耐心了,喂老登吃药,让老登早死,大公主有点儿“孝顺”啊。
“是,大殿下进献丹药,陛下并未彻底松口,只是命人将杨家几个参与此事的族人抓了起来。”颜士玉脸上因为看见李暮歌而扬起的浅笑,此刻彻底消失,变成了彻底的阴沉,“杨家今日送入宫一名叫丹阳子的方士,据说此人炼丹多年,是泷阳一带有名的半仙。”
李暮歌知道颜士玉为什么脸色那么难看了。
以前皇帝的荒唐只在折腾臣子这方面,比如喜欢听臣子说天下太平,喜欢臣子哭穷,要说荒唐到让人难以忍受,那还不至于。
所以臣子们陪皇帝演戏的时候,对这个国家的未来还是有一点儿期待的,只要皇帝愿意不折腾别的,他们可以陪皇帝演到皇帝老死,新帝上位。
太子也好,大公主也好,看上去都是挺靠谱的人。
可现在,皇帝的荒唐升级了。
求仙问道,每个朝代的亡国原因里,都必定会有这一步。
“你担心,父皇会走上歧路,连带着大庄朝政不稳,江山易主?”
李暮歌一句话说到了颜士玉最担心的事情上。
颜士玉没有否认,而且她担心的事情还有一件。
“以大公主开头,杨家随后跟上,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很快朝堂上上下下都会陷入这种无节制的谄媚之风中,届时,清流何存?”
颜士玉不光担心皇帝行差走错,她还担心整个朝堂都走错路。
李暮歌觉得颜士玉有些杞人忧天了,朝堂之风不可能是一夕之间突然堕落,同样不可能一夕之间突然变好。
之前皇帝喜好奢靡享受,爱听假大空的拍马屁的话,其实已经初见端倪。
那个时候没人跳出来反对,就别怪后头底线被一再拉低。
不过能出一个颜士玉,真心实意担心朝堂,是件好事。
李暮歌道:“大皇姐此举,必定是得了你姐姐的同意,甚至很可能就是你姐姐提议,颜家乃是清流一派的领头者,你姐姐若是同意此举,想必对后续如何早有预料,你何不去问问你姐姐?”
李暮歌反正不想拨乱反正,甚至她觉得朝堂局面还不够乱,没有将那些藏起来的蠹虫都一一逼出来。
那些人跳得越欢,做得越多,落下的把柄越多,日后一口气清算时,便有足够的证据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李暮歌想,世风日下,真正担心大庄未来者,可能满朝上下,只有颜士玉一人。
颜士玉以前有什么不懂,总是会直接去问姐姐,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姐妹俩开始互相提防,再也不复从前亲近。
颜士珍什么都不会主动跟颜士玉说,颜士玉也有意闭口不言,以免将有关李暮歌的事情告诉颜士珍。
毕竟李暮歌身上有很多秘密,她必须要保守那些秘密,以防各方势力提前盯上李暮歌。
“你不用担心我,差不多已经到时候了。”李暮歌看出颜士玉的隐忧,轻笑一声,温和又坚定地开口道:“我该往前走,走到天下人面前了。”
颜士玉一惊,她擡头对上李暮歌那双闪烁着野心的眼眸,心底无数情绪堆积,叫她一时喉咙发紧,竟一个字都说不出口。
终于还是到了这一步,她和姐姐要正面对上了。
颜士玉心情复杂,既有熬出头的轻松,又有对失败的害怕,以及即将进入真正战场的紧张。
心中真是五味杂陈。
李暮歌之所以会做出走到台前的判断,是因为良嫔已死,对李暮歌来说,有关原身的一切桎梏,都已经被解开。
现在除了皇帝外,没人能用父母的大旗压她了,而皇帝,他其实是这场夺嫡大局里,唯一一个不会站在李暮歌敌对位置上的人,李暮歌不会担心他旗帜鲜明地站在哪个对手后头。
皇帝是个能把养孩子当养蛊的人,他绝不可能力挺谁,因为他要保住自己的权力,他不想分权给任何一个孩子。
皇帝自己站在了场外裁判的位置上,在比赛中,他必须保持公正,才能保住自己裁判的位置,虽然他之前从未真的一视同仁过,但以后,李暮歌会让他公正。
夺嫡之战跟其他比赛不一样,普通比赛在选手决出胜负后,裁判和观众都可以退场,而夺嫡之争,赢家通吃,对手要被废除参赛资格,裁判则要死。
毕竟皇帝这个“裁判”不死,胜利者就无法兑换最后的奖品——皇位啊。
“等你回了颜家,找个时间同你姐姐聊聊吧,我正好也想知道大皇姐究竟是什么意思,以后不会真的要大家都给父皇进献仙丹吧?”
李暮歌有些苦恼,她名下没有道观庙宇一类,更是没什么道士,连宫里那俩太医都算不上是她的人,不知道要去哪儿找灵丹妙药。
真要是把皇帝给吃死了,她罪过可就大了,主要是不太好洗脱罪名,最好给皇帝吃点儿不要命,还会让皇帝想要继续吃下去的玩意儿。
不能是成瘾的东西,皇帝喜欢,少不得会有人跟着一起吃,李暮歌身为现代人,最厌恶的东西就是成瘾害人的那些玩意。
听李暮歌都说得如此直白了,颜士玉自然答应下来,肚子里打腹稿,想着等她回去之后要怎么跟姐姐说,她和姐姐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坐下来聊一聊了。
颜家的未来,大庄的未来,究竟会走向什么结局,真是让人摸不透看不清,只希望结局是好的。
等到了下午,颜士珍从大公主府回来,刚坐下就听侍女来报。
“三小姐,六小姐请三小姐到湖中亭一叙,说是有要事相商。”
颜士珍还以为自己听错了,问:“你说士玉?”
“是,确实是六小姐。”
确定是颜士玉后,颜士珍连衣服都没换,便去了湖中亭。
秋日已到,湖上只余残荷败叶,暮色昏黄,照在一池枯叶上,更添几分秋日肃杀之感。
湖中亭内,颜士玉剪了两束菊花来,插入瓶中,摆在小桌上,旁边烧着应景的菊花茶。
茶香染袖,驱散了颜士珍身上香甜的熏香气息。
“三姐,今日回府倒是早,大殿下舍得放人?”
前段时间朝堂局势不稳,大公主每天都要将颜士珍留到很晚,颜士珍更是接连几日夜宿大公主府。
颜士玉和以前一样,用十分亲昵的态度与颜士珍说话,一瞬间,颜士珍以为一切都没有改变,她和妹妹依旧是那样亲密无间的两个人。
可当颜士珍坐下后,她的眼眸深处泛出了些许冷意。
她看见了妹妹手边的奏折,奏折还未写完,颜士珍不知道上头是什么内容,她只知道,妹妹已经进入朝堂,成为了她的同僚。
她们各为其主,不应接触太多。
“近来朝中无事,你在写弹劾折子?要弹劾谁?”
普通的奏折颜色是青色,弹劾折子则会标一圈红,颜士玉手头的折子,显然是专门用来写弹劾奏折的那种。
“弹劾大公主。”颜士玉毫不避讳,甚至还将写了一半的折子摊开给颜士珍看,“三姐不如帮我看看,可有哪里不合适?”
“弹劾大公主,便很不合适。”颜士珍没有看折子,她的双眼自始至终都只盯着颜士玉看,“阿玉,有话不妨直说,何必试探于我。”
颜士玉坚持道:“还请三姐看看折子吧。”
有些话,她说不出口,便只在折子上写了,希望三姐能够给她一个答案。
颜士珍这才低下头去看折子,折子内容只有一个开头,说白了,就是只写了一个大概轮廓出来。
颜士珍看见了“求仙问道”的字眼,她几乎瞬间便明白了颜士玉背后的目的,淡声问道:“阿玉,十四公主是有意一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