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她身上已经没有任何桎梏,该走出那一步了(1/2)
第60章她身上已经没有任何桎梏,该走出那一步了
赶在妃嫔下葬之前,楼付两位太医连夜干活,终是将良嫔体内的蛊虫取了出来。
因为楼心澄对蛊虫完全不了解,压根看不出来那黑漆漆的虫子究竟是什么玩意,所以对此不发表任何意见。
付太医倒是知道些许,但知道得不多,李暮歌怀疑他知道的还没有自己多。
因为付太医也没认出来那蛊虫是什么,倒是李暮歌,看见蛊虫时,很快就将其与书上记载的一种蛊虫对照上了。
母子蛊中的子蛊。
没错,良嫔体内是子蛊而非母蛊。
在南疆经常用的几种蛊虫里,母子蛊榜上有名,母亲与孩子之间特殊的羁绊致使这种蛊虫的应用领域十分宽广。
母子蛊里,母蛊是主导角色,子蛊是听从母蛊的一方,子蛊可以有很多个,但母蛊只会有一个,母蛊死亡,子蛊并不会立刻死去,而是会茍延残喘一段时间后,悲伤至极而亡。
李暮歌觉得这种蛊虫不应该叫母子蛊,应该叫主从蛊,母子是蛊虫之间的关系,到人和人身上,就是主人和依附从属的关系。
联想到这种蛊虫作用在人身上时的表现,李暮歌立刻就确认,是那位圣女给良嫔下的蛊。
或许就在她托付六公主的那一天,蛊虫便被下在了良嫔身上,母蛊的去处十分明显,在六公主身上。
李暮歌让楼付二人将尸体缝合好,准备下葬,子蛊的尸体则被她收了起来,说是日后细查,实际上转头李暮歌就将子蛊烧了,然后将六公主的蛊虫拿来一只,替换了那子蛊。
六公主的遗产都在李暮歌手里,六公主有一些还没养好的蛊虫,被放在那个隐蔽的小院里,李暮歌将一些虫子毁掉,留了几种认识的转移到文绮楼放着。
知晓要给良嫔解剖后,李暮歌让人在从宫外运进来的丧葬用品里,放了文绮楼的糕点,顺便夹带私货,将一种专门害人的蛊虫尸体运了进来。
良嫔几日前吐黑血,李暮歌就猜测她是中了蛊,联想到六公主死后良嫔才变成这副模样,她当时便很是怀疑,良嫔中了母子蛊。
现在猜想成了现实,李暮歌将她此前做好的准备用上了,换了剖出来的虫子。
子蛊留下来并没有任何作用,反倒容易让人查到当年六公主的身世有疑。
李暮歌已经决定将黑锅都甩在南疆那群用蛊的家伙身上,又怎么会让自己和南疆人有所牵连。
所以最安全的办法,便是替换蛊虫。
虫子都长的差不多,楼付二人认不仔细,这让李暮歌能轻松换蛊。
他们二人就算认得出来,为了自保,也不会多说,将宫廷里的秘密翻出来,对两位太医而言没有任何好处。
当然,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李暮歌会尽量让楼付二人以后没有机会再看见“良嫔体内的蛊虫”,她会直接将蛊虫给皇帝。
她不敢将子蛊拿给皇帝看,又不敢随便拿个虫子尸体糊弄,怕皇帝身边有懂巫蛊之术的能人,好在当虫子变成尸体后,再有能耐的蛊师也看不出来,那虫子活着的时候能不能害人。
有关虫子的问题,到此截止,李暮歌忙活了几天,将良嫔送走,葬入宁家祖坟。
春和宫附近彻底冷清了下来,李暮歌在宫外的长安公主府已经建了一小半,她干脆将能住的地方划出来,决定搬过去住了,其余没有建成的地方慢慢建便是。
她说要出宫住,皇后和皇帝很快先后同意,两人都是持无所谓的态度,李暮歌爱住哪儿住哪儿。
李暮歌出宫住还有一个原因,她要和自己的手下保持更加亲密的关系,在宫里,做事方方面面都不方便,束手束脚,远不如在宫外轻松。
就是早朝要早起一会儿,一天早起还好,天天早起,李暮歌都想痛苦面具了。
天还没亮,人就要起床,以前高三的时候都没这么拼!李暮歌之后每天早上进马车的时候,心里都在骂骂咧咧。
现在的李暮歌还不知道之后的痛苦,她要在家守孝,良嫔头七之前,她不用上朝。
所以李暮歌完全沉浸在搬出宫,终于可以躲开皇帝皇后的眼线做事的快乐里。
因为良嫔死了,所以李暮歌要服孝,搬过来住的第一天,李暮歌不能设宴,她认识的人也不能来给她温锅,连饭都不能吃肉,要食素一个月。
一个月已经算比较轻了,有些特别重规矩的世家,父母死了,要守孝三年,不能吃肉,不能穿锦衣华服,好像到庙里当了三年苦行僧。
皇室在这方面的要求已经少许多了,李暮歌对吃素没什么抵触,因为她直接去万佛寺跟前的菩提居请了位大厨,菩提居的素菜真是一绝,半点儿不比其他菜味道差。
吃了两天菩提居的素菜,李暮歌想起了带她发现美食的颜士玉,想着已经很多天没有见她,便将她喊了过来,一起品尝素食。
距离良嫔下葬已经四日,头七都过了,她可以和友人相见,不会被言官弹劾举止不端,过于不孝之类的罪名。
颜士玉见到李暮歌的时候,几日不见笑颜的脸上,终于露出些许笑意来。
李暮歌见到颜士玉则是大吃一惊,直接问道:“你这几日晚上是去做什么了?连夜读书不成?”
颜士玉眼底青黑一片,李暮歌觉得她能直接s大熊猫了,不用画烟熏妆的那种。
李暮歌是真吃惊,她第一次看见黑眼圈这么重的人!
“唉,殿下这几日没有上朝不知道,朝堂上快乱成一锅粥了。”
“那你趁热喝了吧。”
李暮歌下意识接了一句,对上颜士玉震惊眼神的时候,她沉默了一下,小声说了一句:“抱歉,所以是发生什么了?”
搬到新家住实在太快乐了,没忍住,体内的女大之魂熊熊燃烧,嘴比脑子快了。
李暮歌心想这可不行,对于古代人来说,现代人的抽象还是有点儿太潮了,能把颜士玉这种小正经潮得风湿病犯咯。
颜士玉勉强将朝堂上吵得脸红脖子粗的大臣们和一锅真正的粥分开,她干咳一声,开始说正经事。
朝堂这几日的风波归结到一句话上,就是凌家在搞事情。
李暮歌没去上朝,但派人盯着朝堂,不是一点儿事情都不知道,只是她现在能做的事情比较少,因此只知道了个大概,现在要开始插手,自然要知道详细版。
颜士玉跟她说详细版朝堂风云。
之前凌长寿在朝堂上挑刺,针对皇帝,针对大臣,还表现出明显倒向太子的势头,这让皇帝对凌长寿特别不满。
只不过那个时候荣阳刚去世,不管是皇帝还是凌长寿都不想将矛盾扩大化,他们只想着先等荣阳头七过去。
等荣阳头七一过,八皇子又南下,李暮歌就没怎么上过朝了,良嫔那会儿身体特别不好,她主要是留在梧桐殿守着良嫔。
所以她没有发现,朝堂上的暗潮汹涌。
起初两边还相安无事,凌长寿没找事,皇帝也没主动挑事,皇帝甚至还一门心思想要去找找看有没有仙家遗迹,找找有没有让他重新年轻起来的丹药。
凌长寿不知道在忙什么,有时候甚至不去上朝,好在没人在意他去不去朝会,不去更好,省得被人当面阴阳怪气。
大臣们都以为双方会相安无事下去,没想到前几日,皇帝突然找上凌长寿,希望凌家交出一部分兵权,他让凌老将军和姜家那位老将军学学,让年轻人在战场上多磨练,人老了该享享福,回长宁来享福吧。
凌长寿的态度是非常断然地拒绝。
“直接拒绝了?”
李暮歌听到这儿插了一句嘴,她是没想到凌家人会如此“坦诚”,直言不讳啊。
“宫里传出的消息是如此,非常直接得说,西北离不开凌老将军,年轻将领性急容易出事,不能拿西北百姓的命做磨刀石。”
颜士玉的表情也很古怪,她也没想到,会有臣子敢这么跟君主说话。
凌长寿这话跟直接骂皇帝不爱惜子民,枉为天下之主有什么区别?
李暮歌暗道一声有骨气啊,示意颜士玉接着说。
颜士玉描述了一下皇帝的反应:“陛下当即大怒,怒斥凌家有谋逆之心,凌将军自然不肯认罪,与陛下陈述凌家在西北的战功,陛下则拿出了账本,说是这些年来,凌家倒卖军械给胡族,凌将军看完后直说账目是假的,但倒卖军械一事确实有,在西北的时候,他让温少卿帮忙查过,倒卖军械的是杨家人。”
直接就把杨家人给卖了。
还是当着皇帝的面给卖了,甚至凌长寿还掏出了另一本账本,上面详细写了杨家人是通过什么渠道,又是以什么名目,多少价钱,将大庄精良的武器卖给胡族。
比起皇帝手里的账本,凌长寿的账本更加详细。
“嚯!这不是违背君意了吗?”
李暮歌笑了,凌长寿手里的账本是温崇文查过的,温崇文是皇帝的心腹,所以皇帝是知道凌长寿查到了杨家头上。
皇帝不说,只指责凌家,显然是想要保下杨家。
毕竟太子现在只剩下杨家可以依靠,如果再没了杨家,对上大公主,太子将毫无胜算可言。
结果凌长寿一点儿不按皇帝心意出牌,杨凌这对昔日的好搭档,俨然是直接反目成仇了。
“确实如此,但陛下并未因此责罚凌将军,而是将两本账本全都留下,将此事压下,没有再提。”
“这种事情,想来是压不下去的,大公主那边有了动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