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西北军异动,多事之秋(1/2)
第61章西北军异动,多事之秋
“是,那个位子能者居之,长安公主亦有能力,再进一步。”
颜士玉没有躲避颜士珍的凝视,也没有逃避这个问题,她直面回答了颜士珍的问题。
颜士珍真听到这个回答时,心里免不了一阵翻江倒海。
“士玉,若当真如此,你我以后,便是仇敌。”
那个位子只有一个,一旦争起来势必要争个头破血流,颜士珍不想对付最疼爱的妹妹,她从未想过,有朝一日她们会成为敌人。
颜士玉闻言沉默了,没有想到这一天的人,何止颜士珍。
好半晌,颜士玉才开口道:“阿姐,今日你我还是姊妹,不光今日,在家中每一日,你我都是最亲的姊妹,只是在端华与长安两位公主面前,我们各自为主,如此可好?”
颜士玉想了很久,从一开始颜士珍防着她,她就在想了。
她不希望自己一辈子都在姐姐的光芒下默默无闻,但她并不讨厌她的姐姐,相反,她一直以来都很敬佩姐姐。
是她争强好胜,也是她贪生怕死,才走到今日这一步。
同时,她还不知满足,她贪婪的想要更多,既想要得到公主的赏识,又想要留住这一份姐妹亲情。
颜士珍轻笑两声,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看似温和的态度,实际上已经表现出颜士珍的想法,那就是不可能。
看着年幼的妹妹,颜士珍心中想:“待有一日分出胜负,或许你我才能做到各自为主,却还依旧姐妹情深。”
只当今日是最后一天和平共处的好日子,颜士珍开口回答了颜士玉最想知道的问题。
“献上仙丹一事,是我给大殿下献策,士玉,你怕是要失望了,三姐从来不是你以为的那种世外谪仙人。”
颜士珍很清楚自己在妹妹眼中是什么形象,或许是因为士玉是由她教出来的孩子,所以士玉一直觉得,她是个读书人。
所以她应该有读书人的傲骨,读书人的家国天下,读书人的节操。
颜士珍却不觉得自己是个读书人,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文臣,郁郁不得志多年,从她幼时起,她的命运便与大公主与颜家绑在了一起,她这一生不得自由,如何能养出读书人的心?
真正的读书人应该是能够行万里路,见万人,见惯万事的存在,而不是像她这般的笼中鸟。
颜士玉从不认为自己姐姐是什么世外谪仙人,她只是觉得,颜士珍心中有天下,或许是满朝上下唯一一个真心想要国家越来越好,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人。
可为何姐姐会这么做?
“此乃亡国之为,君主求仙致使朝纲不稳,此事古来有之,三姐修史书多年,理应知晓其中道理,为何会叫大殿下主动献上仙丹?此举寓意何为?”
大公主献丹一事不能仅仅从表面上看,献丹事小,它寓意着什么更为重要。
如古时奸宦指鹿为马,并不是说,他将鹿叫作马,就会真的让鹿变为马,是他这种欺上瞒下的行为,是君主无力反驳,朝臣全都默认的局面,才导致天下中心倾斜,王朝走向末日。
现在大公主就是在做同样的事,其导致的后果不堪设想!
“陛下登基十五年,这十五年来,大庄有一日变好吗?颜家有一日变好吗?没有。”颜士珍伸手,拂过自己的眼角,那里已经出现了浅浅的皱纹,“士玉,姐姐已经二十八了,等不下去了。”
二十八岁很年轻,可对于颜士珍来说,她等了太久太久。
十几年来,她每天都在等,都在等自己大展宏图的那一天,可那一天迟迟不肯到来,她累了。
大公主是她和颜家最后的希望,皇帝却显而易见的不想放权,甚至还想让大公主继续和太子斗下去。
颜士珍觉得不能僵持,因为太子占据了储君之位,他有先天优势,这优势会随着时间而渐渐扩大。
大公主党现在是最强大的时候,若是再拖下去,局势会对她们不利。
所以颜士珍出手,打算打破僵局,让胜利彻底奔向大公主党,在此期间,她可以用任何手段协助大公主,包括她曾经最为厌恶不屑的鬼神之说。
颜士玉无法理解颜士珍内心的急躁,因为她太年轻了,她的仕途其实算得上顺风顺水,比颜士珍要顺利太多。
这一场对话结束在月亮升起时,颜士珍起身去用晚膳,颜士玉单独坐在亭中,直至深夜。
第二日,李暮歌散朝后没走,而是入后宫去找楼心澄,她寻了个僻静之地与楼心澄说话,问楼心澄,有没有比较熟悉的方士。
“母妃与六皇姐先后去世,本殿下心中实在难受,想请方士作法,叫母妃与六皇姐安息。”
楼心澄对李暮歌给出的原因十分信服,因为她也觉得是该找个人做做法,去去邪,宫里这半年多死人死得太多了。
可是为何殿下要来寻她问话?
“殿下,卑职每日都在宫里,对宫外并不是很熟悉,宫里没有方士啊。”
楼心澄非常为难,她的行动范围非常小,就是在宫里和家里,她当值的时候在宫里读医书,不当值的时候,在家里认药材,很少出去玩,更很少见外人。
李暮歌觉得楼心澄的生活就像是一个快乐的宅女,爱好是学医,行医是她的工作,真是令人羡慕。
李暮歌在现代的时候,最希望能够成为楼心澄这样的人,不用为工作发愁,也不用为生计发愁,只需要做热爱的事情,甚至连繁复的人际交往都不必理会。
她要是传到了楼心澄身上……算了吧,她没学过医,她也不热爱学医。
李暮歌将自己发散出去的思维拽回来,同楼心澄道:“朝中近来多有纷争,此事本殿下不欲叫任何人知晓,所以才找上了楼小太医,还请楼小太医帮忙,寻个正经方士来长安公主府。”
楼心澄见李暮歌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也不好拒绝,她想着她不认识,家中长辈肯定知晓,尤其是她母亲,平日里没事儿就去烧香拜神,保准知道哪个方士有真本事的。
“既如此,恭敬不如从命,还请殿下静候佳音。”
楼心澄应下了,李暮歌与她又说了两句话,顺便掏出来一本古医书,递给楼心澄,说是答谢之礼。
之前良嫔生病的时候,楼心澄没少忙活。
别的东西楼心澄不会收下,可古医书的魅力实在是太大了,楼心澄没忍住,手搭在了书面上,红着脸收下了。
“殿下日后若有什么需要,尽管来寻卑职,卑职必定尽全力为殿下效劳!”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啊,楼心澄不愿与皇嗣过于亲近,但她是真没法拒绝古医书!
李暮歌没有顺势提出任何要求,只说是答谢之意,让楼心澄不必承她的情,她越是这么说,楼心澄眼神越是坚定。
必须得承十四殿下的情!十四殿下是这后宫难得的好人!
楼心澄不能离开太久,不一会儿就脚步轻快地回去了,捧着医书路上就看了起来,李暮歌都担心她会不会路上摔个跟头。
楼心澄其实不年轻了,但李暮歌总觉得对方比她更像个不谙世事的女大学生,心思单纯,一门心思搞医学。
或许这就是科研人的纯粹吧。
李暮歌不懂,李暮歌尊重且敬仰。
事情已经办妥,按理说李暮歌该离宫了,可她脚步一转,并未往宫外走,而是去了后宫更深处,目标是皇后所在的凤仪宫。
凤仪宫中,正在插花的皇后得到了长安公主要过来请安的消息,愣了一下,手上火红色的虞美人花枝轻颤,花朵艳丽。
随后皇后剪子落下,虞美人的花叶被剪去大半,她将剪好的花儿插到瓶中,笑道:“稀客啊,不过现在这后宫之中,她也就只能来本宫这儿了,让长安公主到殿中侯着,本宫换身衣服便去。”
“是。”
李暮歌没有等太久,皇后并不想为难她,所以换上衣服后便直接出来了。
“儿见过母后,母后万安。”
李暮歌规规矩矩行礼,态度十分诚恳,好像真的由衷希望皇后能够平平安安一样。
不管这话是不是真心,只看她的行为,皇后还是挺满意的。
所以皇后笑着让李暮歌免礼,示意她坐下。
“多谢母后。”
“长安这几日辛苦了,你现在搬到外面住,单独开府和以前在宫里的日子不同,若是人手或钱财上有什么紧缺,尽管来同母后开口。”
皇后对除了太子外的皇嗣都是一个态度,你不来我就当你不存在,你过来,我就跟你虚情假意一番。
别看皇后说得好听,真要是管她要人要钱,她多半会用各种法子拖着,不会给。
她只对太子好,这事儿满宫都知道。
李暮歌更是清楚,她坐在皇后下首,向上看这个名义上最尊贵的女人,她已经不再年轻,但保养得当,和皇帝同龄的她,往日站在皇帝面前,像是比皇帝小了十岁。
李麒年轻时还算英俊帅气,越老越难看,除了一个皇帝的位置外,老登真的很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地方。
“多谢母后关怀,公主府还未彻底建成,只有几处院落建好了,儿带着之前在宫里的人手住进去,倒是很合适,之后缺人少钱,只需慢慢积攒便可,母后不必担心。”
李暮歌说话滴水不漏,皇后听了心情大好,只要不管她要钱要人,什么都好说。
“长安,你是所有皇嗣里最为听话懂事的孩子,可怜你年纪轻轻遇到这等惨事,如今你需守孝三年,期间不得谈婚论嫁,你若是不想时间那么长,本宫可以去为你向你父皇讨个恩典。”
皇后想不出李暮歌突然找上门来的原因,想来想去就是婚嫁之事,一般公主离宫后就该谈婚论嫁了,结果李暮歌的母妃死了,这一下就是三年不能谈及此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