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李暮歌:先用楚家试一试大公主的刀(2/2)
不然大庄那么大,贪官污吏何其多,怎么就一个苏铭能有机会,在长宁百姓面前露脸啊?
放到现代,李暮歌就是手握水军公司,同时还有一堆营销号,一声令下,全网铺开她想让民众知道的消息,流量爆棚那种。
“没被人发现问题吧?”
这一次,李暮歌不光重视消息铺开的速度,也重视有没有人发现问题,太子和大公主现在互相视对方如死敌,两个势力不分伯仲,她如果此刻掺和进去,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时机。
还有可能成为其中一方的帮手,那就完全违背了李暮歌一开始的想法。
李暮歌的初心很简单,那就是拱火,让两边都忍不住内心的冲动,将矛盾扩大化,直至两边都收不了手为止。
拱火的后果可能会是让天下大乱,也可能是将所有冲突都局限在朝堂之上,在结局没有出来之前,李暮歌也不清楚究竟如何。
但她还是选择这样去做了,因为她没有耐心陪大公主和太子玩这种永远没有尽头的夺嫡游戏。
两边都没法彻底致对方于死地,于是不停的往后拖,胶着的局面只对皇帝有好处,对李暮歌毫无益处。
穆盈栀很是自信地摇了摇头,说道:“全都是老手了,不会叫人发现问题,只是近些时日,坊间多了很多其他人的人手,似乎都是东宫的人,不知他们要做什么。”
“今天早上,太子弹劾颜家,要给苏铭讨回公道,吵了一早上了。”
穆盈栀闻言,心中了然:“怪不得东宫会派人出来,太子定是想要传播谣言,败坏颜家的名声,颜家在民间素有清名,苏铭又确实做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事情,太子想在苏铭畏罪自戕后,为苏铭翻案,很难啊。”
都不能说是很难了,基本上痴心妄想。
别看苏铭死后留了口供,说一切都是颜家胁迫他,实际上苏铭的话并不能作为铁证,颜家嫡系全都在长宁,旁系在族地,就算真的是颜家人胁迫,那也是旁系的问题。
自古只有旁系给嫡系背锅,鲜有嫡系给旁系背锅,因此闹到最后,颜太傅多半会与杨家一样,推几个族中刺头出来顶罪。
“太子想得太简单了,不知是谁给他出得这个主意,靠一个苏铭就直接去攀咬颜太傅,这手臭棋,怕不是楚家人献策,楚家这么多年不温不火,还是有些道理的。”
李暮歌想到今天早上朝堂上的景象,就觉得有些可笑,笑皇帝太敏感,笑太子太傻缺。
太子难道以为他这么做,让皇帝忌惮颜家,就能让大公主吃亏了?
以李暮歌对老登的了解,老登绝不会对颜家动手,相反,他会在权衡利弊后,对颜家更好一点,更容忍一些。
因为颜家是个清流世家,名声再大,朝中支持颜家的大臣再多,颜家也不可能去谋朝篡位,清流忠臣怎会做如此大不敬之举,传出去清流变浊流,颜家名声尽毁,到时候就没几个大臣愿与颜家为伍了。
与之相对的则是凌家,上次凌家算是全身而退,皇帝不得已之下又放了凌长寿回西北,现在长宁就剩下凌长寿的废物儿子还在,以及一个凌家的贵妃,这两人,没有一个看上去能够制止凌家生出反心。
凌长寿不止一个儿子,与妹妹更是多年未见,感情淡薄,皇帝对凌家的忌惮,在凌长寿离开长宁后,会越来越深。
凌家支持太子,颜家是平衡太子和大公主两方势力的重要砝码,怎能轻易挪动?
真正了解皇帝的人绝不会献上这样的计策,太子应该是被最近接二连三的变故打蒙了,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态度,采纳了楚家人的法子,直接冲着颜太傅而去。
李暮歌觉得,太子如果一开始就奔着东安那边的颜家旁系使劲,他定能从东安那边撕下一块肉来,但他冲着颜太傅使劲,劲用错了地方,就像是伤害打在了盾上,压根连敌人的防御都没破开。
“最近楚家确实行事有些张扬了,进了十月以来,楚家在长宁大出风头,现在十月底,楚家这个月已经办了六次诗宴了。”
穆盈栀在国子监教书,对哪家办了文会的消息十分清楚,毕竟那些文会诗宴的请帖,大多会发到她底下学子手上,连带着她也被发了不少请帖,只是她没去而已。
有什么好参加的,一群无趣的人凑在一起做无趣的事情,看楚家人得意的猖狂嘴脸,有时还要拿钱给楚家写诗,硬着头皮写歌功颂德的诗词,穆盈栀想想都觉得浑身难受。
一般一家一个月办两次诗宴之类的宴席,那都算得上是频繁,一个月六次,这是大门常打开,天天宴客啊。
李暮歌对常家人的社交能力表示赞叹,可惜太急了,以为杨家受了伤暂退后,楚家立马就要骑马上任不成?
“吩咐他们,将楚家献策对付颜家的事情传出去,至少要传到大公主耳里,让大公主知道,楚家有多猖狂。”
“是!”穆盈栀先将李暮歌下发给她的任务接下,随后有些为难地道:“可是殿下,此事咱们手里并无证据。”
献策一事不过是李暮歌刚刚猜到的而已。
“有没有证据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公主信还是不信。”
打舆论战需要什么证据?还不是上下一张嘴,一切都是“合理推测”?
李暮歌从不会小瞧舆论的力量,她也知道,舆论是把双刃剑,只是在眼下,她本人不能亲自下场夺嫡的时刻,舆论是她手里最有用的武器。
哪怕日后她同样会受到舆论的加害,她也得用这把双刃剑!
过了两日,这个消息才传到大公主耳中。
这两日大公主的日子过得不是很舒服,每天上朝就会被人弹劾自己的手下,下了朝还得跟手底下的人商量如何反击,怎么摆脱眼下的困境,每天都高强度工作,能舒服才怪。
好在成果喜人,这两日下来,皇帝一直没有再就此事追究下去,甚至有时候太子党的人说话过分了,皇帝还会批评两句,明显立场已经倾向于相信颜家。
大公主才松口气,就听到了楚家人针对颜家的事情。
她立刻将颜士珍叫来,将此事跟颜士珍说了说。
“以往楚家和颜家井水不犯河水,两家从未有过矛盾,怎么楚家突然开始针对颜家了?是有小人挑拨离间,还是楚家活得不耐烦了?”
大公主说话很直接,楚家人要是听到,估计会被大公主的话给气死。
楚家也是个大家族,对上颜家怎么就叫活得不耐烦了?颜家是有多厉害,还能把楚家给灭了不成!
颜家不能灭楚家,但是大公主有意给楚家点儿颜色看看。
大公主心想,她的幕僚,她的手下,楚家想针对就针对,未免太不把她放在眼里。
颜士珍的反应就比较冷静,甚至可以说是冷淡。
“殿下不必为不入流之人动肝火,楚家现在已是太子党之中一员,自然会为太子献计,只是楚家人愚蠢,这计谋献上后,不如不献,当真是以卵击石。”
颜士珍的冷淡,是完全不将楚家人放在眼中,杨家还没彻底被按死,楚家就迫不及待想要上位,这简直就是在找死。
能做出这种判断的人,不是愚蠢是什么?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杨家之前一度成为势力最强的世家,现在杨家丢了一群废物旁系,不一定是坏事,福祸相依,一时的受挫,换来彻底清除掉尾大不掉的祸患,是件好事。
只要杨家能忍得过这一段日子,族中再出几个高官,转眼就能重回巅峰。
“愚蠢?这楚家小人作风,我倒是看出来了,可这蠢,我没看出太多,能想出利用东安旁系对付老太傅的手段,也算不上非常蠢吧。”
大公主和颜士珍看问题角度不一样,她和太子相似,倚重世家大族,又戒备世家大族,因此从不敢小看任何世家。
“殿下,太子和太子妃孕有一子,太子一旦登上皇位,杨家扶持太子妃之子,此后百年,杨家人能尽享荣华富贵,高枕无忧。楚家想要上位,该先踩死杨家,现在把力气往外用,先是来跟我家对抗,接着又毫不掩饰自身野心,让杨家直接看见他们想要取而代之的意图,不是蠢,是什么?”
颜士珍说着说着,简直要被楚家给蠢笑了。
楚家人不受先帝和当今皇帝重用,是有原因的!
大公主这才恍然,她忽略了楚家和杨家在未来的争斗。
也是因为她从来没有想过,太子会登上皇位,所以她才忘了这事儿。
大公主问颜士珍:“那要放过楚家,让楚家和杨家狗咬狗去吗?”
楚家主要针对颜家,所以大公主很重视颜士珍的意思,如果颜士珍要追究,那就追究到底,如果颜士珍说算了,那大公主也就不特意报复回去了。
颜士珍则在犹豫,她想起了之前的一件事。
自从那一日她和士玉说明白后,姐妹俩在同一个府上住着,却是早出晚归,谁也不见谁。
颜士珍还以为这种情况会持续很久,没想到前些日子她回去,士玉特意来找她了。
问她前段时间出门去夜城做什么,又问她,多久没有回过族地了。
颜士珍当时只以为士玉是知道了些什么,过来打探消息,后一句不过是没话找话聊,而今想来,又觉得士玉的重点可能是在后者,士玉在提醒她,族地要出事。
到底是随口一说,还是特意提醒呢?
“士珍,你怎么想?”
大公主的声音打断了颜士珍的思绪,颜士珍擡头拱手行了一礼,道:“还请殿下,为颜家做主。”
颜家不是软柿子,绝不会任由他人拿捏,既然楚家敢来对付颜家,颜士珍就绝对不会轻易放过楚家。
“行,太子最近尾巴都要翘到天上去了,是时候敲打敲打他,让他知道,他之所以能做太子,不过是仗着自己是本殿下第一个弟弟,本殿下最不缺的,就是弟弟。”
大公主想起这几日太子得意的嘴脸,眸色阴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