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狗皇帝打得一手好算盘(1/2)
第53章狗皇帝打得一手好算盘
接下来的几天,朝堂上似乎格外平静。
朝会又恢复成了平日里的样子,没有一点儿热闹可看。
李暮歌也没在朝会上看见那个温和的四公主了,只剩下让她越看越烦的前头几个人。
倒是听说大理寺的大牢挺热闹,天天人来人往,都是为了捞人的。
这个八卦是颜士玉告诉李暮歌的,颜士玉人是离开大理寺了,她之前交得朋友还在大理寺,大理寺一些小事,颜士玉比邹少卿知道得还快。
李暮歌能感觉到,眼下的平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片刻假象,真正的滔天巨浪藏在后头,看这几日在朝会上,太子和大公主都格外安静,就能知道,他们私底下绝对正在酝酿更加难以解决的祸端。
不过这些暂时和李暮歌没什么关系。
甚至和荣阳都没什么关系,凌家一直没有回长宁,皇帝派过去查军需官的人,一时半会儿回不来,火烧起来,烧不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人。
在这种诡异的平静下,李暮歌在文绮楼见到了多日不见的覃韵诗。
自打和崔珏成婚后,覃韵诗便开始在李暮歌面前“休婚假”了,李暮歌觉得人家新婚燕尔,确实不应该过多打扰,因此没有主动去联系覃韵诗。
覃韵诗在崔家等了好些天,李暮歌迟迟未曾说要见她,直到今日,她才收到李暮歌的消息,前来文绮楼相见。
这些日子,覃韵诗在崔家过得并不顺心。
倒不是因为其他,主要是覃家和崔家的理念不同,让她和崔家人平日里相处还好,一旦涉及到朝堂,就会爆发矛盾。
第一次矛盾爆发,是在覃韵诗几句话将关心自己立场的公公敷衍走后。
她跟夫君说明朝廷之上的僵局,让崔珏千万别学崔家那些听老祖宗话听傻了的长辈学,远离朝堂根本不可能保全家族,只会让家族在这种安逸之中,一日日衰败下去,想要让家族昌盛,必须去朝堂上,跟人争,跟人抢。
想当远离权力斗争漩涡的人,需得明白,有人就会有斗争,除非是一家子一起得道升仙了,否则谁都别想逃离。
覃家是这样教育覃韵诗的,崔家则自有一套理论,崔珏不想跟她一起卷到夺嫡之争来,于是矛盾爆发了。
这些日子,新婚夫妻俩没少爆发争吵。
覃韵诗感觉她和崔珏走不长。
话不投机半句多,这样下去距离相看两相厌的结局,没有多远了。
“崔氏一族的想法都差不多,远离朝堂,远离纷争,之前在大婚之日,将姜家人请来,又送了请帖给太子与大公主他们,已经是崔家能做到的极限。”
覃韵诗坐下来后,就跟李暮歌吐槽起崔家来,李暮歌正好想要了解一下这个千年传承,被世人称赞的大家族究竟是什么样,于是安安静静地听完了全程。
覃韵诗说完这一段话后,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也表示自己要说的话全部说完了。
李暮歌笑道:“如此说来,崔家只想要提供一个戏台子,谁想要上去唱戏都行。”
崔家就是提供一个平台,剩下的任由选手发挥。
李暮歌心想,这倒是个不错的自保之法,既保证了崔家不会错过任何大事,又不至于被卷入纷争之中。
有参与感,还没有什么危险,挺有智慧的一种安排。
覃韵诗好像从李暮歌的话语里,感受到了一丝赞赏,这让她百思不得其解。
“殿下认同崔家避世之说,不打算拉拢崔家吗?”
覃韵诗本想要拿崔家和覃家当她的后盾,以换来在李暮歌身边第一的谋士位置,日后让李暮歌能够更加亲近她,而不是亲近颜士玉。
覃家现在太缺一个皇嗣了,既然选了李暮歌,他们当然希望能够拉近和李暮歌的关系。
崔家不配合她,才是覃韵诗现在对崔家怨气十足的真实原因。
“拉拢还是要拉拢的,总不能因为崔家不想干活,就完全无视崔家,只是拉拢要有方法,有手段。你可认识工部侍郎崔明璋?”
李暮歌对崔家可眼热了,不比她对姜家差多少,只是无论崔家还是姜家,都不是很好攻略。
李暮歌最后决定先从一个人身上下手,那就是崔明璋。
大公主的人能在朝会上说出工部隐藏的事情,必定是崔明璋倒戈向大公主,将旧主老底掀开给新主子看了。
崔明璋的背叛被大公主摆在了台面上,当日朝会没有将荣阳彻底压下去,后续荣阳绝对不会放过敢背叛她的人,崔明璋在当天,就被请到大理寺去了。
明面上说,是请崔侍郎配合查案,实际上根本是抓起来审了。
大理寺卿是温川,算是大公主的人,可是温川表面上是中立派,此事还全程被皇帝监视,根本没法动太大的手脚。
所以大公主保不了崔明璋平安无恙,顶多让崔明璋不至于死在牢里,崔明璋在大理寺的日子,绝对好过不了。
“崔明璋……他不是崔家嫡系,在下没有见过他,但在下之前听说过他的名字。”
覃韵诗仔细想了想,脑海中并没有任何一个人的脸可以跟崔明璋对上,于是她只能十分可惜地摇摇头,表示自己算不上认识此人。
“他也去了婚宴,当了宾客,还管你叫婶母呢。”李暮歌冒出来一点点恶趣味,“他今年都三十多了。”
对于自己年纪轻轻让一个三十多岁的人喊婶母的事,覃韵诗接受良好,她在覃家辈分也高,还有人喊她姑奶奶,只是加了一辈算不得什么。
见覃韵诗没有丝毫表情波动,李暮歌很是无奈,一些快乐注定了只有她能懂。
“呃,殿下,三十多岁能当上工部侍郎,算是比较少见了,可见崔明璋本人颇有才华。”
覃韵诗不知道李暮歌为什么看着自己不说话,只能硬着头皮说了一句模棱两可的废话。
李暮歌见状不为难覃家这位大小姐了,直接说道:“他与崔家其他人不同,他之前为荣阳公主办事,后来又成了端华公主的人,眼下他被困大理寺,在大理寺的日子过得并不是很好,若是能有人帮他一把,或许,他会再度易主。”
覃韵诗明白了,这是想要去拉拢这位崔明璋。
她微微皱眉,不是很赞同:“殿下,崔明璋此人无忠心可言,有了第一次的背叛,他或许也会背叛咱们,况且连端华公主都没法将他从大理寺救出来,旁人也很难帮他。”
覃韵诗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手下可以不聪明,但不能不忠心。
一个不够忠心的属下,绝对不能重用,最好是不用,因为谁也不知道这个属下什么时候就会给你后背来一刀。
“端华公主和太子现在剑拔弩张,互相盯着对方,任何一点儿动静都会引来对方的警惕,他们不好轻举妄动,才给了咱们可趁之机。”
李暮歌不觉得自己救不出来人,她要是真救不出来,她就不提了。
工部这条线,她必须将自己完全摘出去,保证此事不会让皇帝怀疑,她在背后有所算计。
崔明璋是工部侍郎,他的证词可以左右事情发展方向。
李暮歌继续说:“本殿下不在乎崔明璋究竟是否忠诚,只要他能办好一件事就行,覃家能否将崔明璋从大理寺救出来?或者让崔家动手帮忙?好歹是崔家旁系子弟,崔家总不能真见死不救吧,那可是一位侍郎啊。”
覃韵诗只能应是,说自己会尽力。
李暮歌见覃韵诗答应了,便知道此事多半会成功。
因为这是李暮歌交给她的第一件正事,覃韵诗不管用什么手段,都一定会想办法做好。
崔明璋这几日在大理寺中,确实过得不太好。
刚进来那两天,谁都不搭理崔明璋,无论是太子一方的人,还是大公主的人,都顾不上崔明璋,崔明璋也乐得自在,最好能一直忽视他到最后。
结果没过两天,皇帝的人来审问他了。
崔明璋本以为问他的问题,应该是围绕那军械图的事情,他只是见过军械图的证人,曾经受人蒙蔽,以为军械图没什么问题,送去造武器,后来看管不力,让军械图原件焚毁,最后拿出长安公主画得图,上交给查案的大公主。
从此事中,他没有多大的过错,顶天了给他安一个疏忽职守,识人不清的罪过。
可谁知,进来问他话的人,上来问他是不是和西北军有联系,军械图是不是他强迫陈主事所画,是不是他一直在遮掩西北军的军需官倒卖军械一事。
崔明璋哪儿能认啊,他一个问题都不能点头,不光不能点头,他还得自证清白,让皇帝相信,他在这件事里,真的什么都没干!
崔明璋确实很无辜,但有些时候,自证清白是个伪命题。
伪命题的伪,精髓是命题不存在,他到底清白不清白,身居高位的那些人,每一个都心知肚明。
既然问题甩在他头上了,他就已经一只脚踏入最后的替罪羊行列了,他说什么没有用,在博弈结果出来之后,他就能知道自己到底有什么罪了。
崔明璋一开始是真慌了,天天辩解自己没有做过那些事情,恨不得跟西北军完全划分开来。
荣阳腾出手来后,得知崔明璋在牢里负隅顽抗的表现,更是怒火中烧,若不是崔明璋反水,工部怎么可能露了破绽给大公主!
现在崔明璋还觉得自己冤枉?荣阳暗中吩咐人,好好招待崔明璋,让崔明璋清晰认知到,背叛她是什么下场!
在弹劾荣阳的朝会过后第四天,李暮歌走进了大理寺的牢狱。
她就像是无数个普普通通,过来送饭菜的犯人家属,衣服外罩披着斗篷,将自己遮的严严实实。
这样打扮的人不止她一个,来往不愿泄露身份的人都这副打扮。
覃韵诗在李暮歌身前走,身上披着李暮歌同款斗篷,到了狱卒身前,她掏出一个玉牌,上面写着“崔”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