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章 横梁如梦(1/2)
芒种时节,他们突然造访泰州溱潼。此时的古镇河道上,挤满了一艘艘贡船,仿佛将人们带回到了古代的繁华景象。
杨晶晶被老船公画上了水母娘娘妆,她那原本清丽的面容此刻更显灵动。而李一楠则在一旁专心地学习如何扎制菱角灯,可无论她怎么努力,那菱角灯总是沉底。
就在这时,忽然间,八百艘篙船如离弦之箭一般齐发,场面蔚为壮观。
武文彬站在船头,放眼望去,只见千朵万朵桅灯在夜空中闪耀,如同繁星点点。
而在这璀璨的灯火中,他瞥见了陈爽将一片写着誓言的荷叶轻轻放入了会船的水阵之中。
末程的目的地选在了连云港的花果山,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水帘洞前,一道彩虹横跨在玉女峰上,仿佛连接着天地之间。
刘初夏在娲遗石旁仔细寻觅,终于找到了半截定海神针铁,然而,当她定睛一看,却惊讶地发现明代海州知州的题刻赫然在侧。
登临玉皇顶的那一天,云海翻腾,如波涛汹涌。
众女们忽然看到七十二洞泛起了紫色的雾气,那雾气袅袅娜娜,恍若吴承恩残稿中飘出的墨魂一般,令人陶醉其中。
临别之夜,他们的船只停泊在南通的濠河之上。
狼山的灯塔刺破了江雾,为他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杨晶晶坐在船头,轻轻拆开了沿途收集的各种纪念品:雁荡的萤石,普陀的贝叶,徽州的歙砚……每一件都在月光下泛起微微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这段旅程的点点滴滴。
武文彬独自一人坐在天宁寺的钟楼里,静静地等待着子夜的到来。
当子夜的钟声敲响时,他忽然惊觉,钟身上的梵文竟然与这一路的景致暗合。
他恍然大悟,原来这千里江山,早已被铸成了一口共鸣的巨钟,每一处风景都是这口钟上的一个音符,共同奏响了一曲动人心弦的乐章。
清晨,瓯江的晨雾如轻纱般在古堰画乡缓缓散开,仿佛一幅水墨画在眼前洇染开来。
武文彬轻轻推开通济堰畔那扇雕花木窗,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他极目远眺,只见廿八都古镇的炊烟袅袅升起,与江面上的点点帆影相互交织,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与此同时,刘初夏正蹲在千年古樟下,专注地拓着石碑。
突然,一阵微风拂过,将她手中的宣纸卷起,露出了北宋年间的分水刻度。
那古老的刻度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仿佛诉说着当年范成大巡视水利时的点点滴滴,刘初夏不禁沉醉在这残梦般的历史之中。
而在坪垟村,杨晶晶却迷了路。她漫步在铺满青瓷碎片的小径上,这些碎片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弱的光芒,指引着她前行的方向。
不知不觉间,她来到了龙窑遗址。
窑工掀开匣钵的瞬间,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杨晶晶定睛一看,只见匣钵内的梅子青釉上,冰裂纹如蛛网般蔓延,而那冰裂纹中,竟映出了章生兄弟斗瓷的幻影,令人惊叹不已。
与杨晶晶不同,李一楠被廊桥下的药发木偶戏深深吸引。
火光中,那些跃动的傀儡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它们挑着昆曲腔,演绎着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药线燃尽时,硫磺的味道与松阳端午的茶香交织在一起,弥漫在空气中,让人陶醉。
转场到临海古城,恰逢戚继光抗倭纪念日。
紫阳街上,台州府城墙挂满了狼筅竹阵,仿佛当年的抗倭场景重现。
陈爽好奇地试戴起彩铜丝嵌的临海绒冠,那鬓边颤动的珠花,如翩翩起舞的蝴蝶,惊扰了千佛井的倒影,也惊扰了这座古城的宁静。
...................
在暮色渐浓之际,一群人登上了巾山塔群,极目远眺,灵江潮水在晚霞的映照下,宛如被染上了一层淡淡的胭脂色,美不胜收。
而此时,武文彬正悠然地坐在一旁,他的指间转动着一根羊岩勾青茶梗,那茶梗在石板上留下了一道道痕迹,仔细看去,竟像是《赤城志》里所描绘的海疆图。
兰亭修禊之日,突然决定造访湖州善琏。一到那里,便被苕溪水所吸引,那溪水仿佛染上了湖笔的羊毫白,显得格外纯净。
在一家笔工店里,一行人有幸目睹了笔工演示\"千万毛中拣一毫\"的绝技,只见他手法娴熟,从一堆羊毛中精准地挑选出一根最优质的毫毛。
而在一旁观看的杨晶晶,鼻尖不小心沾上了一些松烟墨,她看着笔尖在澄心堂纸上勾出的飞白,不禁惊叹,这飞白竟与王羲之洗砚池的涟漪有着一种奇妙的暗合。
夜幕降临,他们又来到了含山蚕花圣地。在这里,夜宿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客栈里,枕着轧蚕花的机杼声,渐渐进入了梦乡。
次日,芒种时节,众人抵达了无锡惠山。
在惠山脚下,二泉映月的琵琶声如泣如诉,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那声音漫过天下第二泉,让人陶醉其中。
在惠山泥人店里,陈爽用一个惠山泥人阿福,成功地换到了半卷《竹炉图咏》。
当她满心欢喜地转身时,却意外地撞见了陆羽像前正在煮茶的盲翁。
那盲翁的紫砂壶里,竟有听松石床的碎影在沉浮,仿佛在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而在寄畅园的锦汇漪畔,刘初夏一不小心失足落水。
当她惊慌失措地从水中捞起一物时,却发现那并不是红鲤,而是康熙南巡时遗落的伽楠香珠。
这颗香珠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仿佛承载着那段历史的记忆。
最令人称奇的奇遇发生在嵊泗黄龙岛,那里的石屋墙缝中竟然嵌满了明清海禁时期的碎瓷片。
武文彬在元宝山上偶然捡到了半片克拉克瓷,正当他仔细端详时,突然看到浪涛中若隐若现地出现了一艘葡萄牙商船的幽灵帆,仿佛穿越时空而来。
杨晶晶沉醉在渔家晚宴的美味岱衢族大黄鱼中,而李一楠则从老渔民的口中听到了舟山锣鼓的宋元古调,那古老的旋律与咸腥的海风交织在一起,仿佛酿成了《岛夷志略》的残章,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寒露时节,众人翻过浙西大峡谷,剑门关的吊桥上挂满了蛛网般的雨丝,宛如一幅梦幻的画卷。
在柘林瀑下,她们竟然发现了吴越国屯兵时使用的铜壶滴漏,陈爽腕间的龙泉青瓷镯与摩崖石刻上的“凤栖”二字忽然产生了共鸣,仿佛在讲述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