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到了户部衙门,紫鹃上去敲门。待看门的官差来开门,林黛玉递上一张郑乔……(2/2)
赶在最后时刻,将银子凑齐。
三天后,郑大人带队清点完,装车拉走。国库有了这笔银子,江南的百姓有救了。
皇帝知道后,觉得荣国府真有钱,三天就能凑齐,财富不容小觑。
京都茶楼戏院,人多聚集的地方,围坐一桌无所事事的纨绔子弟交头接耳,分享八卦。
“听说了吗?”
“你也听说了。”
“贾家发生什么事都不稀奇,他们就也就门前的两个石狮子是干净的。”
“听说是荣国府贪了外甥女的嫁妆,变卖家产往出凑呢。”
“呵,活该。”
“太不要脸了!”
“连咱们也不如,有本事的人家谁会惦记孤女的傍身银子,太下作了!”
“就是。”
元春独自坐在窗前生闷气,想到在坤宁宫给皇后请安,被众人讽刺,就气的不行。
母亲怎么办事的,让林黛玉跑出去了胡说,连个人都看不住。自己在吃人的后宫为家族挣前程,他们却在后方拖后腿。
要是早点跟自己说,用了林家的银子,自己就不会听母亲的将宝钗宝玉凑一起。
经此一事,元春对宝钗也有意见了,觉得就是薛家巧言令色,忽悠了王夫人,才让自己犯了错。
宝钗知道黛玉的事情后,也有点后悔。怀疑荣国府娶自己,就是看上了薛家的家财。
要不是王夫人一直拖着自己,把婚事耽误了,哪能死盯着宝玉。
宝玉在干嘛,一直昏昏噩噩。从新婚夜发现新娘子换人,就一直糊涂着。
经此一事,除了荣庆堂,其他主子的生活水平直线下降。这么一个空空的府邸,王熙凤也不想管了,直接撂挑子。
王夫人将管家权交给宝二奶奶薛宝钗。
宝钗之前因嫁妆的事闹的比较僵,为了缓和关系接下了这个烂摊子。
贾赦、贾政因为林家家产的事算是撕破脸皮,大房、二房的不和摆到了明面上。
荣国府人心散了,就算有贾母在上面撑着,也不行了。
面和心不和,一盘散沙。
宝钗没嫁给宝玉时,好几次贬低王熙凤,不是说她管家不行,就是说她不识字没文化。
如今她拿到了管家权,严厉一点,以前夸赞她的婆子瞬间翻脸,开始传她的小话,把宝钗气的吃不下饭。
账上没银子,太太、老爷要吃的好,下人等着月例银子,宝钗终于吃到了王熙凤管家的苦,再也不能高高在上的指点。
事情结束,黛玉被庄太医救回一条命,荣国府是回不去了,黛玉想到玉真观修道,郑乔年帮着走动关系,黛玉带着紫鹃进了这家皇家道观。
皇帝感念黛玉的义举,封为静安真人,在玄真观修行。
荣国府又想攀上黛玉,但玉真观不是她们想进就进。
贾母拿出养育之恩想见黛玉一面,黛玉让人把自己中毒的消息递给贾母,贾母看过后,再也不闹找见黛玉了。
自此,黛玉、紫鹃在玄真观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黛玉日子好了,贾家的日子却越来越坏。
先是贤德妃元春因不能约束家人,被贬为贵人,接着又流产丧命。
元春去世的消息传来,薛宝钗再次后悔嫁给宝玉。
贾家如同天塌了!
病殃殃的躺在床上不信阴私报应的的王熙凤快意的骂了句“报应!”,自己好不了了,看到别人倒霉也很高兴。
时间仿佛按下加速键,元春头七还没过,抄家的旨意就来了。
荣宁两府被夺爵抄家,贾赦的私产、贾母的私产、王夫人、薛宝钗、李纨、邢夫人的嫁妆全都被抄了。
王熙凤因为嫁妆都填进荣国府,没有值得抄的。
这一把,皇帝从荣、宁两府中抄的进四百万两银子,其中二百五十万两都来自于荣、宁两府管事。
联想到自己,皇帝彻查内务府,又有大量财产入库。
这些银子,不仅能支持江南水患的赈灾事宜,还够二十万边军的一年军费。
贾赦、贾政、王夫人、贾珍等贾家重要人物砍头的那天,黛玉站在山顶面向菜市口的方向。
沉默的站了一个时辰!
一切都过去了!
探春篇
白光闪过,练了十几年剑的探春成了被封为南安郡主马上要和亲的探春,探春不服,凭什么南安郡王战败被俘虏,自己要顶替郡王之妹去和亲,换回那个废物。
南安郡王一家享万民供养,就该承担起和亲的任务,他们享了福,还不承担责任,凭什么?
探春不服,决定在出嫁时玩一把大的。
出嫁前夕,探春被接到了南安郡王府,这正好给了探春机会,将郡王府布局踩明白。
夜晚,潜入南安太妃院子,一剑结果了这个护短、霸道的老婆子,让她仗势欺人,逼自己去和亲。
杀了人后,探春又搜刮了些银票,决定带着银子跑了,谁爱去和亲,谁去,反正自己不去。
探春装银票时,听见有动静,身子瞬间绷直,提着剑准备。
窗户慢慢的被打开,一个小巧的身子翻进来,探春提剑就上,对了两招,与自己的招式同出一源。
双方停下,四目相对。
“三姐!”
“四妹!”
惜春也重生到这个世界了!
“我一恢复记忆,就急匆匆的来救人,没想到三姐也来了。”
“好了,赶紧收拾东西。”
两人收拾了一些好变现的东西,当夜就出了王府,躲在城门口,等早上城门一开就出去。
事情进行的很顺利,两人出城后,装扮成一对兄妹往南逃,决定选个气候宜人的南方小镇生活。
南安郡王府,一声惊叫打破了宁静。
和亲前夕,南安太妃被刺身亡,南安郡主失踪,整个郡王府乱成一锅粥。上报朝廷后,皇帝要求低调处理,绝不能透露消息。
暗中派人捉拿探春。
大理寺以缉凶的名目搜查荣国府,一无所获。
迁怒的皇帝派人抄了荣国府,当然罪名不是屠戮太妃。被押进大牢后,贾政才知道了被抄家的缘由。
对着探春破口大骂。
王夫人知道后更是破防了,大骂白眼狼。
与赵姨娘打成一团。
进了大牢,赵姨娘也不怕王夫人了,挽起袖子上去就干,将王夫人打的嗷嗷叫。
“宝玉得罪了忠顺王爷,凭什么让探春去和亲。
荣国府当时同意探春去和亲,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宝玉得罪了忠顺王爷,贾家处境艰难,需要找个靠山渡过难关。恰巧南安郡王在战场上被俘虏,皇帝要问罪,南安太妃以和亲为条件保下儿子。
等真要和亲,又舍不得女儿,于是认探春为义女,代替自己女儿去和亲。
如此一来,南安太妃救回儿子,荣国府找到靠山,只有探春最倒霉要远嫁和亲。
和亲在即,没了替身,太妃之女含泪上了花轿。
骄纵的郡主看不清形势,以为自己还是那个被人捧着的天之骄女,惹怒了藩王。
藩王一气之下,让人好好招呼南安郡王,南安郡王的惨叫声灌满地牢。
番邦不守信,娶了郡主不放人。
朝堂上主和派也没理由阻止出兵了,皇帝派出自己看好的将领,与番邦作战,仅仅用了一个月,大胜,并生擒了藩王。
南安郡王、郡主也死在了战场上,当时他们被藩王当人质悬挂旗杆,打压大荣士气。
皇帝选的将军将计就计,一箭射死这两人,用他们的死激发将士的血性士气。
等收到大荣打败番邦的消息时,探春、惜春已经到了大理。
两人在这个四季怡人的地方,安宁的生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