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哎,是二丫头亲爹定的,我作为隔房的婶子,虽然不同意,但也越不过亲……(2/2)
与湘云成亲后,妇唱夫随,湘云研究种地,夫婿研究改良农具。两个没有太大上进心的人,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湘云成家后,就轮到承志了,承志自己要求高中后再说亲。
三年后,承志高中探花,上门说亲的人纷至沓来,谢灵珺险些挑花眼,最后让承志自己选。
承志选了坚定的中立派内阁大学士纪春和之孙女纪梵音。
成婚后,谢灵珺将两人赶回一等将军府,自己则住在郡主府,孩子成婚了就让他们自己过。
年后,大荣大败西戎的消息传来,谢灵珺再次见到了史湘秀。
只见其带着半面鎏金面具,整个人散发着铁血冷硬的气质,站在那里就令人胆寒。
看着这样的侄女,谢灵珺有些心疼,怜惜的想问过的好不好,但又不敢问,显见的过的不好。
还是史湘秀先开的口,“大伯母,我如今调回京都,担任镇抚使。”
“回来了就好,湘秀,你辛苦了!”
然后拉着湘秀吃饭,饭菜中谢灵珺掺入少许的灵泉,希望能修复史湘秀身体的暗伤。
湘秀吃了一半,就发觉身体发热,受伤的地方暖洋洋的,诧异的看了一眼饭菜,就发现盛汤的盆中有雪莲、人参、黄芪等各种补药碎。
以为自己已经忘了怎么流泪的湘秀瞬间红了眼眶,大口的吞咽食物,以掩饰失态。
她在边境回过家,但父亲忙着仕途,母亲忙着照顾幼弟,对她十分冷淡。没人关心她受没受伤,吃的好不好,穿的暖不暖,仿佛没有这么一个女儿。
直到她被封为镇抚使才热络起来!
史湘秀受伤在西戎雪地里躺了三天三夜,冰冻的身体都没现在凉。看透了父母的虚情假意,史湘秀逃离那里回了京都。
日升月落,岁月流转,转眼十年过去。
谢灵珺一直在改良粮种的第一线,这些年经谢灵珺改良的品种有许多,包括小麦、大豆、高粱,因高产粮种受益的人不计其数,荒年饿死的人比前朝少了一半。
许多人家偷偷立生祠祭拜谢灵珺。
史承志这十年从七品翰林院编修升到正三品布政使参政,并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
湘云虽然没有灵泉,但也踏踏实实的研究种地,成功的在北方种植出沙瓤个大的西瓜、甜脆可口的香瓜。湘云的夫君研究出更加省力的犁等各种农具。
夫妻俩也不是一直泡在研究中,累了就结伴出游,三山五岳都留下了两人的足迹。
年轻时夫妻俩在谢灵珺、史承志的庇佑下悠闲生活,等谢灵珺、史承志去了,又靠着儿子安稳度日。
史湘云的儿子被培养的十分好,人聪慧又能干,年仅二十就成了大理寺少卿。
史湘云这一辈子算是活在福窝里,年轻时靠母亲、弟弟,年老了靠孩子,一天罪都没受过。
贾母被接到庄子上后,没多久就去世了。接着贾琏、李纨分家,其实也没什么分的,贾琏带着王熙凤、巧姐儿、贾琮过日子。
李纨带着贾兰回了娘家,贾环、探春、赵姨娘三人一起过日子,探春嫁了个商人,日子过的不错,贾环、赵姨娘在探春的照拂下日子也过得去。
惜春铁了心要出家,林黛玉劝不动,选了个正经庵堂将人送了进去,又捐了大笔香火钱。
谢灵珺一辈子致力于高产粮种的研究,去世时皇帝亲自来上香送灵,让翰林院写传记,传颂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