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仙侠 > 大明景泰:皇兄,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204章 天市坊的销冠

第204章 天市坊的销冠(1/2)

目录
好书推荐: 穿越之,小曼娘暴力驯夫免费阅读 零度暧昧免费阅读 权势:每天三条情报,我狂飙进部免费阅读 我是王大力免费阅读 制作淞沪会战,全网玩家死战不退免费阅读 怨骨疯缠免费阅读 头顶迷你气泡,奶萌团宠人见人爱免费阅读 离了我,校花只能哭着下海还债了免费阅读 六零女配赚钱攻略免费阅读 老太太被亲儿子饿死后重生七零免费阅读

给贫苦百姓免费看病,早在洪武年间就已经存在。

洪武三年,朱元璋设立惠民药局,服务对象是贫民、灾民、士兵。

免费发放草药,诊费极低甚至免收。

但是,由于朱元璋兜里难,导致惠民药局的覆盖范围极小,只在府州县治所里设立。

而且药材大多为基础品种,比如说甘草、柴胡。

小病能治,大病看你的命够不够硬。

偏远地区的贫苦百姓,只能等死。

朱祁钰开创“天市坊”,给朝廷带来了丰厚的利润,钱,已经多得快要存不下了。

于是,天医阁顺势而生。

府州县治所本就有了惠民药局,他肯定不会取消的。

朱祁钰偷偷在全国各地的偏僻村庄里,建设了天医阁,花钱去请一批郎中坐诊。

郎中们每个月拿着不菲的固定工资,时不时还会有各种福利补贴。

由于负责的范围不大,需要看诊的老百姓人数不多,倒也算得上一份美差。

反正比以前走街串巷求人看病的日子,好太多了。

同时,太医院的藏书也大大方方的贡献出去,不再藏着掖着。

既能增长医术,还可以吃上皇粮,几乎没有一个郎中能够拒绝这个诱惑。

因此,许多郎中都是拖家带口去赴任的。

房子,朝廷帮你建好了,每个季度还会发放天衣阁的衣服。

最重要的是,这份工作不是终身制的,你可以选择签约五年。

五年期满,还能够凭你的意愿,决定是否续约。

真的,你找不到任何槽点。

如果非要挑一个毛病,那就是必须通过太医院的考试,才有资格上任。

这是为了筛选出一些滥竽充数的江湖术士,岐黄之术啥都不会,就只会忽悠人,搞什么“符水治病”。

......

在明朝,郎中虽然不算贱籍,但地位也仅比商人高一等,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过得非常艰难。

受“不为良相,则为良医”思想影响,许多科举失意的文人转而习医,此类群体被称之为“儒医”。

著名人物有李时珍,出生于世医家庭,不想走老一辈的路,选择冲击科举,结果被残酷的现实教做人,只好回来继承家业。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认为古代郎中大都是坐在医馆中,等候病人上门,看起来很轻松的样子。

然而,坐堂医在明朝寥寥无几,属于高薪人群,待遇甚至比当官的还要好。

真正的名医大都不会选择进入太医院。

一是地位低下,最高也就五品官;二是待遇一般,远不如民间出诊;三是风险极高,很容易因皇室成员病故而获罪。

无论是坐堂医还是御医,皆属于凤毛麟角之辈。

绝大多数郎中只是游医,携带药箱、虎撑(铜铃)走乡串户,居无定所,每天求着给人看病,才能勉强维持得了生活。

都说医者不自医,穷病难医。

再加上民间医生误诊可能遭殴打或诉讼,《大明律》规定:“庸医杀伤人需偿命”,更是给这个职业蒙上雾霾。

天下游医,何其之多?

朱祁钰开设的“天医阁”,不仅可以解决游医的就业问题,还能让老百姓看得起病,一举两得。

......

“天市坊”已经开办了十二年,在两京十三省一百四十府都有设立,总营业额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准之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我的金手指是召唤华夏神免费阅读 我在天庭捡垃圾免费阅读 被雷劈后狯岳性转了免费阅读 [足球]成为球王后原地退役,震惊足坛免费阅读 震世狂龙免费阅读 师尊她肯负责了?免费阅读 [金光+太吾]碰瓷还珠楼后免费阅读 成为大姐大免费阅读 小皇子绑定了美食系统免费阅读 快穿:打脸白眼狼后我暴富了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