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旁友,农学振兴了解一下?(2/2)
后来,大姐总是和大姐夫吵架,最后走到了和离的那一步,后来大姐就远赴他地为官,明面上与覃家再无瓜葛。
也没人再提起大姐,覃韵诗像是不曾存在过一般。
为了家族,什么都是为了家族。
“祖父说得是,孙儿想差了,还请祖父莫怪。”
覃宁谧心中不愿听覃昌说那些话,干脆明面上认了错,她不会跟大姐一样,与祖父明面上对着干。
祖父固执多年,与他说再多也不可能改变他的想法。
只需自己心里有杆秤,知道日后如何行事即可。
“嗯,三娘,你是覃家最有出息的孩子,比你父亲和大姐都要强得多。”
一旁听着这话的覃继业,手指微颤,像是要攥紧拳头,最后却颓然放弃,没了任何斗志。
覃宁谧眼皮都不曾擡一下,她嗯了一声,像是认同覃昌的话,不过她没有接着这个话题,而是说起另一件事。
“祖父,说起大姐,前些时日望水县堤坝损毁,当地县令差点儿葬身洪水之中,望水县偏远,如此忠君爱民的县令,放在望水县实在是有些可惜了。”
表面上覃韵诗的下落,谁都不知道,甚至她本人还变了名字。
但身为覃家的掌权人,覃昌怎会不清楚覃韵诗在哪儿。
望水县,就是覃韵诗所在之地。
听到县令差点儿葬身洪水,覃继业神情微动,他看了眼面上没有丝毫波澜的覃昌,咽了口口水,带着些许干涩的声音响起。
“父亲,三娘说得没错,这是功绩,该将那县令调到富裕安全的县城……”
“你爹我是中书舍人,不是吏部尚书!没法说调就调!”覃昌冷着脸,完全不为所动,他冷哼一声继续说道:“况且,你怎知她不愿意在望水县呆着?那可是她千挑万选的好地方,把她调走,她不会感谢你,怕是会恨你。”
就算是被女儿恨了,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女儿在那种危险的地方呆着啊!
“父亲,她差点儿被洪水淹死啊!”
覃继业鼓起勇气,可下一秒,覃昌一句话就将他的勇气戳破了。
“你这么大声做什么?老子没耳聋。”
看着重新低头不语的父亲,覃宁谧眼底闪过几缕失望。
这就是她和大姐的好父亲,做恶人做不彻底,做好人又没那个勇气,不上不下的懦弱无能,却又让她和大姐对那个家一直有一点点感情,无法彻底割舍。
不,大姐已经割舍了。
“那个县令与覃家无亲无故,覃家不会做无本买卖,三娘,日后你不要将精力放在无关之人身上了,你该多看看那位。”
覃昌向上指了指,覃宁谧了然点头,可随后她就有些尴尬地问道:“祖父,那位好像不喜女子吧?”
覃宁谧下意识就想到了联姻,覃家经常用这个法子。
如果座上是男子,她肯定无法入朝为官,那去努力一二,做个宫妃,也不是不行。
反正嫁给谁不是嫁,嫁给官员,一辈子都只是谁家的夫人,一眼就望到头了。
要是当上娘娘,甚至是皇后,就能手握大权,熬个十几年,借助孩子照样能接触朝政。
不过那些都是假设,她现在能入朝为官,才不要入后宫!
而且那位是女子,看样子也不像是喜爱女子的人,她再怎么看,也不可能被收入后宫。
覃昌被覃宁谧一句话说的语塞了半晌。
他深吸口气,强压住涌上心头的无语,说道:“颜家那位六娘子能做的事,你怎么不能做?只要你入了那位的眼,咱们家中不是还有许多人才样貌皆是一等的兄弟吗?”
覃宁谧当即脸上一黑,怒道:“祖父,这不妥吧?”
听起来,她就像是个老鸨。
“都是未婚的年轻人,若是能成就一段姻缘,有什么不好?也就是现在那位尚在孝中,等那位出了孝,你且看有多少人,愿意入她后宅!”
和皇帝当初还不一样,现在那位是实权太子,都不必等到登基,只要将家中儿郎送过去,得了那位的青睐,立马就能得到好处。
谁不想要好处呢?
覃宁谧年纪不大,人也没成亲,对这种事情说不出的尴尬,她说道:“您也说了,她尚在孝中,怎么能做这种事……”
“说是孝中,实则都快要一年了,若是那位松口登基,她不必守孝如此久。你自己说,你的兄弟们能不能打动那位的心?”
覃宁谧瞬间想起了自己那几个俊美的堂兄弟,关键是其中还有一对是双胞胎,长相一致,别有风味。
覃宁谧脑子里刚出现这个词,就被她瞬间打消掉了。
她怎么能在这儿对堂兄弟们品头论足!太失礼了!
“祖父,那位估计都不认识三娘是谁,现在说其他还为时尚早,日后再说吧。”
覃宁谧果断选择错过这个话题。
覃昌却犹不死心,他现在很没有安全感,总觉得下一刻被灭门的世家,可能就是覃家。
覃家的人都做过什么事,他心里比谁都清楚。
“三娘,覃家与颜家,可是有着血海深仇的,此次去处理灭门一地县令贪污之事,那位特意让颜六跟着一起,可见颜六是简在帝心,有朝一日,颜家人登上高峰,第一个死的就是咱们覃家,你可别心软。”
覃宁谧闻言,不禁问道:“祖父,覃家和颜家究竟有什么深仇大恨?这些年来,咱们两家不是相处得一直很好吗?”
覃昌不语,只是一味叮嘱覃宁谧,必须想办法将颜士玉给踩下去。
绝对不能让颜家凌驾于覃家之上。
覃宁谧最后被覃昌藏着掖着的态度气着了,干脆破罐子破摔,来了一句“那干脆把哪位弟弟赘给颜家算了,颜士玉还没成亲,她或许会被美色迷惑,与咱们覃家重归于好”!
她是说的气话,覃昌听了却有点儿心动了。
能被联姻解决的事情,在覃昌这儿都是最好解决的问题。
覃家别的不多,就是人多。
覃宁谧见此,被气得肝疼,又想起了被强逼着与崔家成亲的大姐,起身告辞,走之前,心里冲着覃继业翻了个白眼。
也不知道父亲是过来干什么的,又不能左右祖父的决定,还天天跟着祖父找骂。
李暮歌此刻还不知道,自己空落落的后宫,已经被无数人盯住了。
她正在规划推广种子的事情。
那些农学生之前都被大世家捏在手里,李暮歌让他们出去教人种地,研究粮种时,那些大世家左推右拒,用了许多借口,不想放人。
连着两个地方世家被灭门后,那些大世家似乎终于找回了一点儿属于臣子的顺从,李暮歌送了个口令过去,那些农学生就被她要出来了。
这不犯贱嘛,好好说话不听,非得杀鸡儆猴才老实。
李暮歌对这群世家的动作很无语,无语过后,是对宋木槿灭门行动的支持。
等六个世家被灭完,也许那些大世家就真的会乖乖听话了呢?
好吧,这只是个美好的愿望,现实可能是,那群世家要联起手来,跟她斗争到底。
李暮歌无所谓,她喜欢具有挑战的生活,每天能砍几个作恶多端的人就更好了。
“那些学生,愿意离开中州,去往其他地方种地,教授当地百姓如何种田吗?”
李暮歌给每个学生分好任务后,询问传她口令,到各个世家要人的翠玉,那些农学生的表现。
翠玉老老实实摇头,“外面艰苦,学子们不是很想外出吃苦。”
很正常,人都不爱吃苦。
尤其是这年头,能读书的人都是奔着当官享福去的,谁愿意天天下地,跟农家肥打交道啊。
只是这么长时间了,那群学子里竟然没有一个是真心想要种地,种出点儿名头来的,李暮歌多少有些失望。
她听着翠玉的话,看着刚刚写好的计划书,拿过一旁的朱笔,在上面画了个叉。
“殿下?”
翠玉一惊,那血红的笔迹,像是昭示着李暮歌此刻内心的愤怒。
翠玉其实想多了,李暮歌现在一点儿都不愤怒。
她只是觉得,一群不想好好种地的人,放出去后,没有人在一旁监督,指不定如何敷衍她,敷衍当地的百姓。
敷衍她倒还好说,就怕他们去敷衍百姓。
对于种地的农民来说,田地里的那点儿庄稼是他们唯一的指望,出了差错就完了。
不光百姓会受到影响,朝廷在百姓中的声望,也会大受打击。
这些农学生算是废了。
那群世家此刻将人放出来,怕是早就看出来,那些农学生已经习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不可能为李暮歌出去吃苦了。
李暮歌要是还如原本的安排一般,将那群农学生扔出中州,只会将大庄朝廷对农业的研究成果,全都毁了。
“叫祖父入宫一趟。”
没法教百姓,就去教更多学子,李暮歌就不信了,广撒网,还捞不到一条未来的农学大佬!
科举之路又窄又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难不成就没有一个愿意走走旁门左道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