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对付世家当重拳出击(2/2)
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姜芝林拿到了杨家在西北行动的所有轨迹。
姜芝林想要向李暮歌证明自己的忠诚,也想让李暮歌别把她和姜家往风口浪尖上推,硬是将这天大的功劳,分了一大半给一个昔日凌长寿麾下的小将。
那小将很早就弃暗投明了,用她的话说,她之所以一直为凌长寿办事,主要是因为她全家都在西北居住,凌家在西北一手遮天,她不为凌长寿办事,一辈子都别想出人头地。
身为军队中少见的女将,在西南,她还有去处,可在西北,给她的选择太少了,她不得不与狼同行。
姜芝林不知道这个名为苏星月的女子所言几分真几分假,但她愿意将苏星月的说辞,定为真实。
姜芝林当先锋,剑指杨家,苏星月则作为证人以及提供大部分证据的功臣,站在她身边当战友。
两人在朝堂上配合作战,再利用刚刚颁布天下的圣旨中,那一段“帝忧人之所言为假,故而即日起,书文皆需有界,不得写及神仙鬼怪之言”,狠参杨家一本。
杨家之前搜罗来,献给皇帝的炼丹大师,起初救了他们的命,现在又来要他们的命了。
杨家自然是连声道冤枉,咬死不认扣过来的几项大罪,无奈他们说什么都没用。
以前落在别人头上的“人微言轻”四个字,现在轮到他们体会一把,他们不算卑微,但他们说的话确实没有丝毫分量。
只要上位者不愿意听,他们喊破天,也没有用处。
在李暮歌的默许下,杨家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将苏星月斗倒了,苏星月自此名震天下,世人无不传颂她的品行,认为她是军中君子,生于微末,自强不息,不与贼人同流合污,明辨是非,及时改邪归正,是大善之人。
在天下人的传颂之中,苏星月拿到了西北大将军的位子,不过因为她身上战功不足,所以镇国将军的爵位没能给她。
爵位给了姜芝林,姜芝林之后还会继续坐镇西南渝州,姜家一门两位大将军,使得世人一时称羡。
但内里有多苦,只有姜家自己知道,小小的西南出了两位大将军,姜芝林和她兄长姜芝树的关系,以后想必没法如以往一般亲密无间了。
此间事了,姜芝林与苏星月于九月初启程回西南与西北。
在长宁度过炎热的夏天,在热气未散的九月清晨,两人踏上属于自己的旅途。
苏星月在西北还有很多挑战等着她,她与姜芝林已经成为好友,临别拥抱一瞬,随后各自祝愿前程似锦,姜芝林留在原地,苏星月领着车马兵卒先行了。
“芝林,我可是来晚了?”
姜芝林等了一会儿,颜士玉骑着马出城来。
今日正好是她休沐,昨日便约好,两人到城外见面,颜士玉送姜芝林一程。
姜芝林见到颜士玉,近日来藏着苦闷的眉宇舒展开来,她冲颜士玉摇摇头,说道:“不晚不晚,你能来,何时都不晚。”
“在长宁才多久,竟学了长宁人的油嘴滑舌。”
颜士玉被姜芝林的话肉麻的牙酸,做生气状,瞪了眼姜芝林。
姜芝林见她面色红润,身着紫衣,身上已有威势,举手投足间尽是成熟稳重,心中颇为感慨。
“阿玉,如今姜某一瞧你,便知你是出身不凡,手握大权的大官,你现在与昔日的蝴蝶居士,已有八分相像。”
蝴蝶居士,说得是颜士玉的姐姐颜士珍。
“我们姐妹长相相似,待我到二十八岁,想必会与她更像。”颜士玉听到有人谈及姐姐,神情多了些许唏嘘,好在不见哀伤,可见她已经从颜士珍的死里,彻底走出来了。“芝林,此去不知多久才会再见,若你回西南,路过东安,可否回颜家族地看一眼,替我在族地上一炷香。”
颜家在东安的族地,几乎已经没有人住了。
旁系被昔日大公主与二皇子的争斗牵连,各自四散,或是隐姓埋名脱离嫡系自力更生,或是赶来长宁投奔嫡系。
只有逢年过节,还会有人回去上柱香,其余时间都没什么人。
姜芝林有些为难道:“我毕竟是外姓人,恐怕不能去你颜家的祖坟上香。”
“不必去祖坟上香,只需在外头上一炷香即可,告诉他们,以往是阿玉无能,但日后,颜士玉不会让他们失望了。”
颜士玉这个托付听起来有些冒昧,姜芝林想了想,最后还是答应了,她不知道颜士玉为什么非要她一个外人帮这种忙。
不过朋友都开口了,出于义气,随手帮忙也没什么。
见姜芝林点头了,颜士玉冲她拱手一拜,郑重道谢:“芝林,多谢你愿意帮忙,此后两年,你就不要回长宁了,好好在西南,守着边境,莫要让那些异族攻入半分。”
“你不用这样客气,还有,我一定能守好边疆,你放心,我在边疆一日,那些异族便会老老实实在外头待一日!”
姜芝林态度同样郑重,只是此刻,她并不明白颜士玉的言下之意。
直到她去了东安,又从东安回了渝州,才知道颜士玉话里话外的意思。
到了渝州后,姜芝林得到消息,颜士玉弹劾肃国公覃昌,说肃国公在私下炼丹,还曾搜集诸多方士,为其炼丹,所写书籍与诗词中,常有神鬼之说,暗指陛下寻仙一事,其心不良,其罪当诛。
颜士玉在看见杨家落马后,终于忍不住冲覃家动手了。
比起杨家,覃家可难对付太多了。
杨家已经没落,他们曾经孤注一掷投注在二皇子身上,现在在宫里没了底牌,只剩下一个明面上已经死了的女儿在李暮歌身边。
连杨家自己都联系不上杨卿鱼,更何况是冲对方求援,因此杨家被姜芝林和苏星月联手暴打。
覃昌则是到处投注,他女儿覃韵诗更是李暮歌身边的谋士,地位和颜士玉相近,朝中大多人都与覃家有亲,不仅如此,今年科举的探花正是覃昌的女儿覃宁谧。
覃宁谧如今在礼部当差,前途无量。
颜士玉一人单抗覃家那么多人,实在是势单力薄。
若不是颜太傅还在世,他的门生故旧还能帮一把颜士玉,颜士玉更显得可怜了。
即便如此,颜士玉对上覃家,朝野内外的人依旧不看好结果,想要赢过覃家,单凭颜士玉一人,实在是痴人说梦。
覃昌自己也这么觉得,面对颜士玉的弹劾,覃昌的陈情折子内容显得格外敷衍,他说炼丹是去年的事情了,圣旨说了,既往不咎,不能以此指责他。
至于暗指陛下寻仙一事,更是胡说八道,诗句里有一两句神仙鬼怪的话,再正常不过,若写这些都不行,那不如将天底下的道观佛寺全都关了吧,他们不光说神仙鬼怪,他们还拜呢!
覃昌的陈情折子一上,众人都以为此事就算结束了,颜士玉应该无法撼动覃昌的地位。
谁知颜士玉很快就又上了一封折子,这一封折子,让全天下都炸锅了。
这封折子,名为“灭神”。
说实话,李暮歌在看见这封折子的时候,以为自己天天看折子,已经被工作逼疯了。
否则她怎么会看见如此内容炸裂的一张折子,关键是,这折子还是颜士玉亲笔写得。
当时她说要下旨搞文字狱的时候,颜士玉反驳的模样还历历在目,李暮歌是万万没想到,颜士玉用起文字狱来,那叫个得心应手。
李暮歌现在也反应过来了,颜士玉当时跟她说的话,全都是给自己铺路呢。
不过李暮歌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颜士玉这种行为,她十分鼓励。
可是灭神这个事情,就很有问题了。
灭神是李暮歌给折子内容取得中二名字,实际内容是,颜士玉赞同覃昌的话,认为道观和佛寺,应该都被拆了。
颜士玉有理有据,她认为,寺庙的田地免税,和尚不事生产不说,还总蛊惑无知百姓捐赠香火钱,跟街上坑蒙拐骗的骗子没什么两样,确实该拆了佛寺。
至于道观,那更应该拆了,丹阳子炼丹把皇帝吃瘫痪了,古往今来,总有道士炼丹将皇帝和达官显贵们吃死的事情,粗略统计一下,死在丹药上的皇帝比死在刺客手上的皇帝都多。
道士简直就是明目张胆的刺客,此举是对皇室的大不敬,理应降罚。
而且佛庙道观的神鬼之说书籍不计其数,封禁天下此类书籍,就更应该关停它们了。
李暮歌看完,迟迟不语。
总觉得颜士玉是在用一种新奇的方法,试图让她停止文字狱。
自己谋士的心眼用在了自己身上,李暮歌感觉颇为复杂,有种吾家女儿初长成的欣慰,又有一些被冒犯的不满。
总得来说,欣慰居多。
不愧是她的谋士,跟她的想法不谋而合了。
李暮歌对世家不满,对不事生产的和尚也早有不满了,大寺庙和大世家在侵占土地和隐藏人口上,根本没有什么区别。
道士就比较冤枉了,他们炼丹自己也吃,不光是祸害皇帝和达官显贵,他们自己也祸害自己。
纯纯是真的想升仙,顶多贪财了一点儿,但还没到危害社会的程度。
李暮歌看着颜士玉的折子,觉得她可以利用一下覃家和颜士玉。
这是一场,她和大臣们的勾心斗角,李暮歌想想都觉得挺有趣。
天天批折子也挺累的,非常需要一些有趣的事情调节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