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可疑的杨家,可疑的贵妃(1/2)
第51章可疑的杨家,可疑的贵妃
“恩,长安说的有几分道理,吴海明,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荣阳说话的时候,皇帝一言不发,就听她和吴海明在那里互相揭老底对骂,现在轮到李暮歌说话,皇帝给了一点儿反应。
可见皇帝本人,其实内心并不喜欢他那个三女儿的态度。
或者说,皇帝并不喜欢看见荣阳为凌家说话。
李暮歌眼中暗芒微微一闪,她想起了一件事,很久之前,就是大公主游隼死亡那件事里,皇帝曾经怒斥荣阳,告诉荣阳她姓李不姓凌。
皇帝对荣阳每每向着凌家说话一事,看来早就很不耐烦了。
吴海明面对皇帝的问询,微微一慌,他本来有自己的节奏,而且他手头的证据都是一步步说,且他手头证据,基本上都针对凌家。
现在荣阳和长安两位公主前后打断了他的节奏,皇帝管他要证据,他一时半会儿竟然想不起来该拿哪个证据了。
他看向大公主,想要从大公主那里得到一点儿暗示,明白接下来怎么做,结果大公主不动如山,连眼神都没有往他身上瞟。
全程盯着李暮歌。
李暮歌则一脸谦逊的笑,面对大公主略微显得咄咄逼人的目光,依旧泰然处之,好似刚刚站出来打破了大公主对荣阳形成的封锁的人,并不是她一样。
大公主暗自咬牙,她其实早就知道这个十四皇妹不是个省油的灯,但她没想到,对方一点儿亏都不愿意吃。
你不愿意吃亏,那你早说啊!怎么别人让你吃亏你就吃了,我让你吃,你就反咬我!
怎么对待荣阳和对待她,还是两种标准呢?
大公主心情很不美丽,她觉得自己被李暮歌瞧不起了,怎么,她还比不上荣阳不成?
大公主不知道,李暮歌能当场还击就当场还,没法立马还击,她根本不会将亏吃下去,而是暂避锋芒,等日后有机会,直接送敌人一个地府游。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最好还是让李暮歌当场报仇,不然她之后报仇,绝对是你死我活。
大公主见吴海明支支吾吾说不上话,没好气的给了人群中另一个御史一个眼神,让那个御史照常上前弹劾杨家。
凌家那边暂且攻不动了,换个角度吧。
于是又有御史从人群中站出来,跟皇帝说,有一件和西北军有关的事,想要在此刻上奏。
“讲。”皇帝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当一个势力被立起来当靶子,自然会有别人的箭射上去。
现在凌家就是那个靶子,西北军也算,其他人也想弹劾西北军,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
“经查,西北军一个军需官与杨家有旧,他利用西北军的遮蔽,偷偷运送军械到胡国售卖,此事已经持续数十年之久。”
“什么!杨显!此事可是真的!”
皇帝大怒,比刚刚听到有御史弹劾凌家时,更加愤怒。
因为他自己心里也明白,凌家通敌叛国的可能性非常小,不尊君命是真,对大庄忠心耿耿也是真。
可杨家就不一定那么乖了。
杨显是太子妃的大伯,杨家这一代的领头人物,他乃门下省侍中,放在前朝,多数人会喊这个官职的人为宰相。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极大。
到当今皇帝李麒时,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三省中,尚书省的权力反倒会更大一些,这跟皇帝个人的喜好有关。
但不管三省哪个部门权力更大,能做到正三品官职的人,都是朝中数一数二的大官了。
到了这个地步,皇帝平日里都会比较看重他们,愿意给与他们一些其他官员没有的重视,像是在百官面前直接喊他们名字这种事,皇帝几乎不会干。
现在皇帝直呼其名,可见是真生气了。
杨显被喊了名字也没有任何慌张,之前大公主有所动作的时候,太子妃就已经告诉过杨家,恐怕杨家暴露了一些,后来军需官被查到,杨家也知晓。
如何应对眼下的危机这个问题,早就不知在私底下讨论过多少遍了。
“陛下,杨家家大业大,子孙繁多,里面出几个不懂事的混账,实属常事,当然,此人若真是做了这等下作之事,杨家绝不姑息,请陛下从严惩罚,杨家监管不力,可一并处罚!”
与其负隅顽抗,在那里嘴硬,说军需官和杨家没有一点儿关系,还不如直接认罪。
李暮歌垂下眼眸,掩去眼中不易察觉的讽刺。
杨显真是深谙说话的艺术,他刚刚说的话乍一听高风亮节,好似是个大义灭亲的光明磊落之人,实际上,他说话时,先是提醒了皇帝,杨家人多,不是可以随便处置的存在。
随后他又提醒皇帝,那军需官只是杨家一个微不足道的族人,他做什么,杨家都不知道,杨家愿意将这个军需官交出来平众怒。
最后他还提醒皇帝,杨家最多只能担一个监管不力的罪名,其余罪名,杨家不认。
看似认罚,实则是将罪名以及处罚全摆在皇帝面前了,像是在谈判桌上摆条件,接下来全看皇帝愿不愿意接受杨家的条件。
老狐貍,这是个真正的老狐貍。
皇帝显然也知道,杨家不是那么容易去动的。
先不说杨显本人为官多年,党羽众多,光是整个朝廷里,就不知道有多少和杨家有关的官员,动了杨家,那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况且,杨家是太子妃的娘家,太子和太子妃夫妻同体,太子妃的娘家被铲除,太子的位置也会不稳,皇帝必须考虑到太子。
“恩,看来杨家并不知情,俗话说,不知者无罪,这事……”
皇帝说到这儿顿了顿,显然也没想好该怎么处理此事。
大公主看出皇帝想要息事宁人的想法,她早就预料到眼前的情况了,没有真正具有决定性的证据,皇帝根本不可能轻易动杨家。
所以她看向那个弹劾杨家的御史,等他继续开口。
那御史不负大公主所望,再度开口,给杨显想要的实锤。
“陛下!臣有奏,杨家并非毫不知情!”
随后,他掏出了一本账本。
那账本肯定不是荣阳手上的账本,也不是那张莫名其妙,看不出什么问题的军械图,而是从军需官那里找来的,近一段时间,贩卖兵器,用来平账的账本。
“陛下,那杨家的军需官行事向来隐蔽,直到前段时间,太子送了一个杨家的郎君入西北军为将,杨家子不会领兵,上战场后,所领小队几乎全军覆没,连凌家的三小将军都被牵连,差点儿战死沙场,后杨家子不思进取,在军营还要美酒美人,凌家不允,杨家子找上那军需官,从军需官处支取大量钱银,军需官入不敷出,为平账,谎报战场上所有军械全部损毁。因此西北军军械短缺,连工部有瑕疵的兵器,也不得不拿到战场上使用。”
这位御史最后说得都有些口干了,李暮歌听了一大串,陷入了沉默。
大公主比她想象中要查得深,查得全面。
李暮歌看向荣阳,她等荣阳站出来反驳。
现在没人谈起工部那场火,李暮歌自然不会站出来反驳,她没想此刻跟大公主直接翻脸。
而荣阳,她脸上发黑,表情凝重,却一言不发,没有像李暮歌所想得一样,站出来帮杨家开脱。
杨家和荣阳之间,好像是出现了一些矛盾,就如太子和荣阳之间一样。
局势变得有趣起来。
将账本扯出来后,吴海明也找到了他的节奏,顺势跟皇帝提出,那军械图纸的问题。
“陛下,此图纸便是工部那一批有瑕疵的军械,那批军械从画图纸开始就有问题,造出来的那一批军械,根本就是用来平账的!只要人都死在战场上,也就没人会去追究丢失的大批军械,究竟都去往何处了。”
皇帝表情微变,他眯着眼睛看向工部尚书。
工部尚书人都傻了,不是在说杨家和凌家吗?为什么突然又说到自己头上了?
“陛下,臣、臣不知此事啊!”
工部尚书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见皇帝表情不善地盯着自己,连忙出列解释。
可他什么都没准备,说也说不出个道理来,只能苍白诉说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他说自己不知道这个理由,显然并不能让皇帝信服。
“将工部尚书关到大理寺去,朕之后会亲自审一审他,这件事工部脱不了干系!温川,此事交由你来查,务必查个水落石出,不能遗漏任何罪人!”
大理寺卿温川出列应了一声是,他面上看不出情绪,好像是个没有情绪的查案机器。
李暮歌看向前头三位,只能看见三个后脑勺。
不过从荣阳的后脑勺,李暮歌莫名感受到了一种愤怒,还有无奈。
奇怪了,后脑勺能有这么多种情绪吗?
或许是因为荣阳无时无刻都挺直的脊梁,此刻弯了些,双肩也向内塌着,给人一种遭受了重大打击,十分丧气的感觉。
今日早朝和往日持续时间差不多,但是往日走出紫薇殿的大臣们都很轻松,现在一个赛一个面色凝重。
李暮歌走在最后,想看看第一个来找她的人是谁。
往常一般是太子或者大公主,目的就是跟她说两句话,套套近乎,关心一下没什么上朝经验的妹妹。
今日,李暮歌觉得这两人都没有心情搭理她了。
果不其然,她自己一个人走了半天,最后窜到她身边的,竟然是全程都在她身后慢悠悠走着的四公主!
“长安,你今日怎么会想为三皇姐说话啊?”
萦关在问的时候,声音有一些发颤,好像是在害怕。
害怕谁?是害怕荣阳,还是害怕今日操控一切的端华?
李暮歌心里有些好奇,却没有开口询问原因,无所谓萦关是在害怕什么,她只需要知道,今天之事,远没有到结束的那一步即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