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落水救人,姜家人到长宁了(2/2)
等她离开万佛寺,表情已经恢复了之前的轻松愉悦,好像那一支下下签的插曲并不存在。
倒是李暮歌,走出去之后回头看了眼万佛寺的大门,心中满是疑惑。
难不成真的那么灵?
颜太傅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别说长命百岁了,小说里,他根本没有扛过今年的寒冬。
颜士珍因为颜太傅的死,不得不日夜处理颜家事务,还得安抚各方人马,加上大公主手底下鱼龙混杂,她一刻不敢放松,亲人离世的悲痛加上日夜不停的劳作,导致颜士珍在这个冬天,一病不起。
颜士珍心思太深,她郁郁不得志,多年郁结于心,明明还是壮年,身体却不知积累了多少病,这一病,直接敲响了她的丧钟。
李暮歌正在想,要不要帮颜士玉一下,至少让她看重的亲人,能有一人继续留在她身边时,颜士玉已经恢复了活力。
看见前头有卖灯的小摊,颜士玉兴高采烈地招呼李暮歌,“十四娘,咱们去放河灯吧!”
人们相信,世间所有河流都与地府相通,顺河流而下的河灯之中写上对逝去之人的思念,逝者一定能在另一个世界收到。
颜士玉想写给十几年前,死在“匪徒”刀下的东安亲眷们。
李暮歌能写的人可多了,她的哥哥姐姐们都凑齐五杀了。
但是提笔瞬间,李暮歌谁的名字都没写,只写下一句“此去经年,望汝珍重”。
她和原身没有见过面,无论是纸上还是现实中,都不曾见过。
她不知道原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知道原身喜欢什么,讨厌什么。
但李暮歌知道,原身是个很可爱的小姑娘,是个很有才情,很有见地的孩子。
如果原身能在现代的身体里继续活下去就好了,在那个世界,原身一定能够肆意挥洒她的汗水,能够尽情发挥她的天赋。
看着河灯顺着河水流向远方,李暮歌浑身一轻,像是卸下了心头的重担。
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鬼,李暮歌不清楚,中元节与其说是祭奠先人,不如说是给每一个失去重要之人的活人,进行一次集体心理治疗。
灵魂处于地狱,时刻身受煎熬的从不是逝者的灵魂,而是满心怀念的活着的人们。
李暮歌望着水面,心道:再给我一段时间,我会让你我的敌人,都下地狱!
“啊!!”
“救人啊!有人掉水里了!”
“快救人快救人,有没有人会洑水?”
突然,上游一阵混乱,远远听着,像是有人不小心掉到水里去了。
这条小河河水还是挺急的,真要是掉水里,第一时间又没捞着,就会被水往下冲。
李暮歌一擡头,正好看见了一个紫色的身影。
猛一看像个巨大的紫色灯笼,仔细看就能看见,原来是一个女子的外罩在水上浮着,整个荡开,变成了一个球。
里面应该是有空气,女子不会洑水,但靠着这个意外形成的“游泳圈”,愣是没有落下去。
“士玉,能安全救上来吗?”
颜士玉在听到声音后就已经开始活动手脚了,现在听见李暮歌问她,她立马点头,说了声可以,等女子快到她们这边时,一个猛子扎进河里。
周围岸上已经有不少人围着了,也有人和颜士玉一样跳水去救人,岸上还有人找来了长树枝,往河中间伸,希望能将人拦下来。
真要是往河中间去了,那就麻烦了。
李暮歌吩咐跟在人群中的护卫将马车赶过来,再多雇几辆,多准备些干净的衣物和巾帕,再去买来姜汤,等河里的人上来,都先进马车再说,别看现在天热,真要是被水泡了再吹着风,绝对能得个风寒。
在这个时候,风寒可是能要人命的重病。
颜士玉在水里灵活的像是一条鱼,她飞速游着,很快就有到了那落水女子身边,动作熟练地从落水女子身后靠近,一把环住落水女子的脖子,将人往路边带。
寻常不会洑水的人落水会胡乱挣扎,这个时候谁靠近,谁就是落水者的救命稻草,如果不从背后将人控制住,挣扎无理智的落水者,很可能把会水的人也拖下去。
颜士玉已经做好了被落水的女子一通乱挠的准备了,谁知那落水的女子十分配合,一点儿都不挣扎。
颜士玉那一瞬间,觉得这种反应似曾相识。
李暮歌当时落水,也是这样配合,世人都说十四公主不会水,但在颜士玉看来,殿下在水里跟在家里一样轻松自如。
难不成这个也是假落水?
颜士玉来不及想太多,人不挣扎更好,省得她费事。
她将人往岸上带,发现到了岸边,那人还是没有挣扎。
别是死了吧!
颜士玉震惊,赶忙上了岸,回头拽河里的人,将人拽上来后,那人张嘴就放声大哭。
颜士玉一句话都问不出口了,只能和周围围上来的女子一起,七嘴八舌地安慰对方。
落水的女子远看身型像个成年女子,救上来才发现,她面容稚嫩,显然年纪不大,估计也就十四五岁,还是个少年人,只是身高比较高。
李暮歌眼疾手快,给两个浑身湿漉漉的家伙递姜汤,等她们喝下后,又给了她们干燥的帕子,接着将两人从热情群众的包围圈里拽出来,塞到马车上去。
见李暮歌处理得极好,同时落水和救人的人都没事,热情群众们渐渐散去,几个从河里出来的救人者,李暮歌全都是同等待遇。
只有颜士玉和落水的人上得是李暮歌的马车,其余人都是李暮歌临时雇来的马车。
等入水的人全都上来,并且进了马车,上游赶来了一个年纪大些的女郎。
她梳着高高的马尾,身高比周遭女子要高出一个头还多,比不少男子还要高一些,她并未故意扮做男子模样,只是穿着男装,一脸焦急,几乎是一路跑过来,步子极稳极快。
她身后还跟着不少家仆,全都身量很高,身材壮硕。
那位女郎到了之后,先掏钱给周围热情帮忙的群众道谢,打听好下水的人都在车上换衣服后,便又掏出一个钱袋,等那些下水的人换好衣服下来,她领着仆从一一道谢,钱便是谢礼。
“多谢诸位今日出手相助,这是一点儿谢礼,还望诸位莫要推辞。”
那女子口才了得,不少人不想拿谢礼,觉得无功不受禄,都被她一一说服,涨红着脸将钱收下,不好意思地离开了。
人都走得差不多,女子终于走到了李暮歌跟前。
“谢过这位小姐相助,小姐出力甚多,还望收下谢礼。”
女子知道李暮歌提供了马车和驱寒的姜汤、干净的衣物,十分感谢,给李暮歌的谢礼比其他人都要重。
此刻颜士玉还没换好衣服回来,李暮歌估计颜士玉这个真救人的,会拿到更多谢礼。
李暮歌没有客气,将女子递过来的荷包收下了,她还摸了摸荷包,里面不是银子就是金子,分量不轻。
哪儿来的富婆?
女子似乎有些震惊李暮歌收谢礼的迅速,继续劝说的话到嘴边咽回去,变成了一句赞叹,“小姐可真是个性情中人。”
“我不缺雇佣马车、购买衣物的银子,你也不缺这些谢礼,我做好事是为了成全自己的善心,你给谢礼是为了偿还这份恩情,既如此,有什么好推让的,收下它,大家都舒服。”
李暮歌不是个做好事不留名的性子,她做了好事,就需要被人感谢,谢礼太贵重,李暮歌自然会退回,但只是一点儿金银,对不差钱的人来说,这是还人情最简单直接的方法。
“哈哈哈!确实如此!”女子本来只想给银子了事,现在突然有了些想要结交对方的想法,“不知小姐可方便留下名帖?在下不日将会登门拜谢。”
“我不是救人的人,这些谢意就足够了。”
李暮歌眼神快速在女子身上转了一圈,发现她腰上挂着个玉牌,牌子上写了一个“姜”字。
这种玉牌上的名字或图案,大多有特殊含义,多是世家大族用以展露身份的饰品。
姜,说明这女子姓姜。
李暮歌还发现,这女子说话时的音调有些特殊,并不是长宁本地人,再加上她一身利落打扮,一举一动皆十分有力,打眼一瞧就是个习武之人,李暮歌有了个想法。
不会吧?这么巧?
遇见姜家人了。
李暮歌在打量那姜家女子,对方也在打量她,可李暮歌身上干净得很,根本没有任何展露身份的饰品。
只能从李暮歌穿得衣服上看出来,她出身不低,因为衣服料子是平民百姓用不起的绸缎。
“十四娘,那女郎好像晕过去了。”
姜家女刚要开口继续套话,就听见马车那头传来一道声音。
转头一看,救她妹妹的恩人从马车上下来了。
这位更看不出来历,浑身的衣服都换了一套,全都是路边成衣铺子的衣裳。
十四娘,是哪个大族家里的小娘子呢?姜家女心中闪过一丝疑问,后疑问被她暂时搁置,她妹妹晕过去了,她没时间跟这位神秘的十四娘继续套话了。
“快将小妹带下来,找个医馆安置!”姜家女吩咐身后的婢女,她身后跟着的婢女也不是普通人,比周遭的男子还要高半个头,身体很壮实,一个人就能轻松将那落水的小姑娘抱起来。
见小妹离开,姜家女将腰间玉牌摘下,递给颜士玉。
“恩人,大恩不言谢!日后恩人若有什么事,尽管来姜府说一声,无论是什么事,我姜芝林必定竭尽全力相助!”
姜芝林?
颜士玉都没弄明白这人名字是哪三个字,就觉得手里一重,然后人唰的一下就走了。
“她?她是谁啊?”
颜士玉一头雾水,问李暮歌。
李暮歌一摊手,“她不是说了,她是姜芝林。”
“姜芝林是谁?”颜士玉更不明白了,她好像没有听说过长宁有这么一号人。
李暮歌摇摇头,她不清楚,不过她有了一点儿猜测。
“想来,是大家等了许久的姜家人。”
看来姜家在西南名气不低,姜芝林这个名字更是大多数西南人都知道,所以姜芝林到了长宁后,还会习惯性只留下姓名,默认对方知道她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