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仙侠 > 我是学生,皇位给我 > 第34章 李暮歌改革科举的决心

第34章 李暮歌改革科举的决心(2/2)

目录
好书推荐: 总感觉自己穿错了书:我是路人丫免费阅读 快穿:宿主她又在撒糖免费阅读 金总,太太又带小姐离家出走了!免费阅读 王府继兄宠我如宝,亲哥却后悔了免费阅读 签到无敌:开局喜当爹免费阅读 玄学大佬说你三更死,打钱改命!免费阅读 神级选择:这个御兽师有亿点生猛免费阅读 社牛崽崽带娇软亲妈去随军免费阅读 末世文恶毒女配?嚣张一日是一日免费阅读 世界不正常?聊天群里有点子王免费阅读

李暮歌知道这事儿,那胡商长相一般,可耐不住有钱,愿意往六公主手里送,只求六公主能为他行个方便。

六公主因为这几个巨富的门客而不缺钱花,同样因为这几个巨富门客,她名下没有一个士族出身的幕僚。

大庄的阶级是非常明显的,士农工商,商人最为轻贱,近些年放开了许多,大庄刚建国的时候,商人连丝绸都不允许穿,只能穿麻布衣裳。

现在盖房子还有规制,不能盖大院子,也不能考科举。

“东西弄好就走吧,六姐真性情,非常人能及也。”

李暮歌非常佩服李易曲在这种环境下,依旧展现出对金银钱财的喜爱。

经历一次小插曲后,李暮歌的马车重新上路,两刻钟后,马车停在了宁府大门前。

李暮歌下车,一擡头就看见宁府大门大开着,还有两个人在门口站着,其中一人,正是宁泽世。

他身旁那人应该是他的妻子王氏,也就是李暮歌的舅母王采薇。

王采薇长相普通,较为圆润,她长了一张娃娃脸,明明和宁泽世年龄相仿,看上去却比宁泽世要年轻。

“公主来了。”王采薇眼神比宁泽世好,第一时间发现了停在门口的马车。

宁泽世跟着妻子走出门,迎了上去。

夫妻俩给李暮歌行了一礼,李暮歌还礼。

“没想到是舅父舅母在门前相迎,长安惭愧,让长辈操劳了。”

“长安公主客气了,公主首次登门,不辞辛苦而来,舅母在门口等一等又算得了什么?快快进府,公婆早已等候多时了。”

李暮歌没想到两位老人家没在门口等着,而是在门内等着,这可真是太有诚意了,她赶忙顺着小舅母往里走,嘴上还不忘让人将东西搬进宁府。

宁府的陈设相对大公主府和颜府来说,要低调许多,不会处处看见金银玉石,院子里的景色倒是别有趣味,有好多花开着,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

宁疏白和崔兰折就在中厅,两人见到李暮歌先给她行了一礼,李暮歌连忙回礼,君臣之间的礼节不可废,李暮歌只能用回礼,来减轻自己受长辈礼时的尴尬了。

崔兰折是个面容冷厉的老太太,能从她眉头的痕迹看出,她平日里很爱皱眉,不过在看见李暮歌后,她脸上出现的笑容,冲淡了长相上的冷厉。

看见李暮歌,崔兰折一直夸她是好孩子,看着她眼睛一眨不眨,像是要一夕之间,将前十五年的亏欠都看回来。

所有人的态度都很好,分礼物时,不管收到什么都说喜欢,李暮歌见他们笑容灿烂,也不知他们是真的喜欢东西,还是因为喜欢她,所以对她送得礼物爱屋及乌。

反正不嫌弃就行。

这是李暮歌来到这个世界后,过得最温馨的一上午,宁家人对她是真的热情,并且非常关心她。

崔老夫人拽着李暮歌,问了她许多话,问她太学时失足落水,有没有生病,叮嘱她那个天气泡了凉水,一定得好好调理,不然来月事会很难受。

又问她在文绮楼的时候,遇到魏王自焚害不害怕,要不要请道士为她安魂,甚至还给了李暮歌一份安魂香,是王采薇亲手调制。

良嫔擅香是家学渊源,崔老夫人调香的手艺就非常好,只是年纪大了后,精力不足,已经许久没有动手调过了。

等李暮歌吃完饭,住进崔老夫人特意为她收拾出的屋子里午休时,她还迷迷糊糊的,有种不在现实之中的感受。

中午的饭菜很可口,听说是舅母特意问过了翠玉,按照她的喜好所做。

那种纯粹的疼爱,真的很不真实。

如果原身感受过这种疼爱,她还会在宫中,孤立无援,以至于最后死得悄无声息吗?

单独一人,李暮歌难免东想西想。

在安魂香的味道中,李暮歌陷入沉睡,等她醒来,已经半个多时辰了。

到了下午三点左右,太阳向西。

李暮歌起身洗漱,换了身衣服,等她收拾好,舅母王采薇从外面进来,笑问:“殿下,可要去院中赏花?”

“想去!”李暮歌立马点头,然后她想起件事来,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舅母,我有事想跟祖父说,大概要半个时辰。”

“没事,舅母这就派人去收拾收拾,等过会儿喊你和你外祖父一同前去。”

王采薇以为李暮歌是有学问上不懂之事,要去问公公,看着李暮歌离开,王采薇同身旁的侍女道:“早就听闻长安公主好学,今日一见果真如此,希望我的果儿日后也能如她表姐一般,勤奋好读。”

“夫人放心,咱家三小姐冰雪聪明,读书最是踏实,先生们都夸小姐是读书的料子呢。”

宁家还没分家,下一代小辈一起排序,王采薇的大女儿在家中排行第三。

“可惜今日果儿不是休沐日,郎君可真是狠心,长安公主好不容易来一趟,他竟不肯与学堂说一声,让果儿回来一日,哪怕半日也好,见一见她表姐啊。”

王采薇说起此事,对宁泽世有些怨气,好在这怨气来得快去得也快,她要干活儿去了。

另一头,宁泽世和宁疏白都在书房,午后起床后看看书,这是父子俩的习惯,今日书是看不成了,李暮歌过来了。

李暮歌进了书房后,掏出了一本厚厚的折子,递给宁疏白。

宁疏白不解,“殿下,这是?”

“外祖父,近些日子长宁城因太子门客科举舞弊一事,闹得群情激奋,您应该听说了,许多学子聚在文绮楼,抨击此事,前段日子,小舅父将文绮楼转让给长安,长安听了许多学子的意见,最后写了本折子,想要上奏父皇,改一改目前的科举。”

宁疏白自然知道文绮楼的事情,他看了眼小儿子,小儿子眼观鼻鼻观心,老老实实坐着,没有任何反应。

宁疏白没有就文绮楼易主一事说什么,而是摊开折子,开始读上面的内容。

折子上的字,一横一竖自有章程,没有行书的潇洒大气,也不是草书的随性飘逸,硬说的话,这字就是规整。

大小一致,横平竖直,瞧着特别干净,赏心悦目。

“力道不足但已有自己的风格,殿下的字可评为上佳。”

李暮歌不太好意思地笑了笑,她这就是楷书,主打一个卷面清晰整洁,能练成现在这样,已经是她穿越后每天不停练字的结果了。

古代见字如见人,现代可以不练字,但在古代不练字,写一手烂字,那什么都干不成了。

人没法得到所有人的喜欢,但在文学要求甚高的官宦集团面前,凭借一手烂字,可以轻松得到所有人的讨厌。

李暮歌可以让颜士玉帮她润色文章,但折子得她亲自写,要是写得字太差,皇帝翻开后,估计看都不看,直接扔到一边去了。

夸完字,宁疏白开始看内容。

和当下许多官员写得折子不太一样,李暮歌的折子里没有那么多无关紧要的拍马屁内容,不会上来先关心一下皇帝的身体,也不会时时刻刻强调,她是为皇帝着想。

她的折子,是讲事实摆道理,用她遇见的事情,听到的声音,来佐证她的想法,以及她提出来的改进办法。

门客之所以能买通考官,是因为科举制存在两大漏洞。

一个漏洞是不糊名,考官可以轻松找到任何一个考生的卷子,这种情况下,不光是买通考官的人能得方便,那些家中有大官的士族子弟,同样会得到方便。

考官如果批改了自己恩师儿子的考卷,难道不会高擡贵手,放对方一马?

第二个漏洞是不誊抄。

这个漏洞和不糊名组在一起,相当于身份完全写在了考卷开头,长此以往,还用考试吗?直接在考卷上写我爹是几品大员,我家中世代簪缨,就能得到最上品的评价,届时科举形同虚设,与古时九品中正制有什么区别?

除了这两个漏洞外,李暮歌还提了一嘴关于保密和避嫌的问题,出题的考官在出题后,还能自由出入任何场所,泄题就是张张嘴的事情。

避嫌更不用说,现今的科举制,只规避了父子关系,也就是不会出现父亲给儿子监考的问题,但并没有规避师生或同门。

这些都是小问题,大问题还是贿赂考官舞弊的问题,所以一定要糊住名字,安排人统一誊抄卷子。

杜绝从名字和字迹上分辨考生,对考生特殊对待的情况发生。

宁疏白看完折子,震惊良久。

“初生牛犊不怕虎,殿下可真是胆大。”宁疏白震惊过后,是惋惜,惋惜前十几年,他没有将这个孩子接到身边来悉心教导。

好在现在也不晚。

宁疏白将折子放下,宁泽世拿过去仔细看起来,他越看越吃惊,因为这上头的东西,完全不像是一个刚及笄不久的公主能想到的。

“殿下所想极为正确,可想要实行,难上加难。”宁泽世也在惋惜,惋惜这样为国为民的好政策,想要实行,实在困难,很可能会胎死腹中,“科举刚开始实行那几年,朝中便有大臣上书,希望能将考卷糊名,可几次上书,均是无果,殿下可知为何?”

“那些世家大族不愿意。”

李暮歌当然知道是为什么,她同样不意外,有人在她之前,就看见了科举的弊端,并且想要改变它。

糊名和誊抄,本就是后世科举的改变,在没有李暮歌的古代里,无数古人已经想到了这些。

李暮歌自认,自己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

“对,大世家家中子弟众多,合适的官位却有数,科举能让那些大世家多多安排家中子弟,他们如何会允许科举改制。”

宁泽世说到最后,话里已经带上了怒气。

“外祖也觉得,这本折子递上去,注定会无功而返吗?”

李暮歌看向宁疏白,这位历经三朝的老人用一双饱含智慧的眼神看着她。

岁月爬上了他的额角,改变了他的容貌,甚至更替了他那颗曾想改变国家的报国之心。

“不知。”

宁疏白看着李暮歌,像是看见了二十年前,站在他面前侃侃而谈的宁寄锦,他最疼爱的女儿。

“啊?”李暮歌以为自己听错了。

宁疏白又道:“老臣不知,不知这封折子递上去,陛下会如何裁夺,但老臣知道,殿下想要将折子递上去。殿下煞费苦心营造的好局面,怎能不入局一试呢?”

从流言出现,到传言成真,再到满城风雨,李暮歌一步步将太子门客舞弊一事推向世人,并且成功引来了上天注目。

原本宁疏白和宁泽世都猜测,李暮歌会这么做,是帮助大公主,对付太子。

可当这封折子出现在宁疏白面前时,他就明白了,是他们想错了。

多年来朝堂的纷争,影响了他们的思考,他们误以为一个赤诚的少年,也会有用那些肮脏的鬼蜮伎俩,去攻击他人。

其实不是,确实有人利用了此事,去攻击太子,但那不是李暮歌的错,是太子立身不正,是太子的政敌想要致他于死地。

从始至终,此事与李暮歌无关,李暮歌只有一个目的,改革科举,让更多有才学的人,能够进入朝堂,一展抱负。

祖孙俩在此刻对视,双方会心一笑,对未来都多了几分期待。

李暮歌道:“外祖父都这样说了,那长安便勉力一试了!”

在太子布局对付大公主的时候,他不知道,有人拿他当刀,狠狠刺向了支持他的世家大族们。

目录
新书推荐: 我有一张小丑牌免费阅读 重生选纨绔当爹!结果养成皇帝了免费阅读 开局天幕曝光我会成为千古一帝免费阅读 穿七零,被当傻妞贱卖后她暴富了免费阅读 重生:开局遇到高冷校花武馆按摩免费阅读 穿成大佬恶毒前妻后,被全家团宠免费阅读 军属院来了个新媳妇,军长天天哄免费阅读 救命!她被哨兵们疯狂觊觎免费阅读 [原神]从提瓦特开始的炼金术师生活免费阅读 [综英美]丧心病狂的邻居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