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李暮歌:狗皇帝!狗皇帝!都怪狗皇帝!(2/2)
李暮歌暂时还不能给颜士玉一个答案,她说这话,是为了安安颜士玉的心。
颜士玉果然被安慰到了,脚步立刻轻快了许多,她欢欣地应了一声是,转身就要走。
走之前,颜士玉看了一眼李暮歌,发现李暮歌有些忧心忡忡,颜士玉心下明了,李暮歌一定是在担忧宁家的事。
“殿下,臣观宁博士此举,似乎并无恶意,他会将文绮楼直接送与殿下,定然是看清楚了殿下的想法,并且选定了支持殿下的立场,殿下无需多虑。”
宁泽世如果真的是支持六公主,那他今日应该是先不动声色将李暮歌搪塞过去,私底下给六公主传递消息,告知六公主,李暮歌的狼子野心。
他既然没有选择这么做,肯定是倾向于支持十四公主,而不是六公主。
李暮歌点点头,她和颜士玉的想法差不多,之所以现在担忧,是因为她觉得不应该。
无论是从朝廷地位,还是从良嫔的角度来看,六公主都是更好的支持人选,李暮歌从不妄自菲薄,但她有自知之明,比起六公主,她年纪更小,更不得良嫔和皇帝的重视。
这些劣势真实存在,不是李暮歌想不承认就不存在的。
旁人肯定会在选择阵营的时候,有所衡量,正如颜士玉,如果是正常情况下,颜士玉绝对不会选择李暮歌进行支持。
是因为撞破了李暮歌杀人现场,被迫成为同盟,这才一步步走到今天。
宁泽世呢?他是出于什么目的,选择支持自己?
颜士玉已经离开,李暮歌想了半天,没想明白,她觉得自己忽视了宁家的一些情报,拼凑宁泽世的意图,就像是拼拼图,情报不足,那就是缺了一块拼图。
拼图不全,李暮歌再聪明,也不可能无中生有,将拼图拼凑完整。
想要了解宁家,有一个人是突破口,正是现在李暮歌的得力手下之一——翠玉。
翠玉在宫里,李暮歌晚上回宫的时候,特意将她叫住,刚想问问宁泽世的事情,结果翠玉误会了李暮歌的意图,以为李暮歌是想要打听最近梧桐殿的行踪。
“正巧奴这里有件事想与殿下说。”翠玉原本想着睡觉前,李暮歌身前没别人的时候再说,现在李暮歌屏退左右,正好方便她报告了,“殿下,奴从白术口中得知,锦绣的家人似乎并未死去。”
“啊?”李暮歌这几天事情太多,都忘了还让翠玉盯着锦绣的事情了,她愣了一下,很快想起这件事,便顺嘴问道:“怎么回事?”
“白术说她去年回乡祭拜父母的时候,好像在村里看见了锦绣的兄嫂。”
随着翠玉的话,李暮歌回想起上次得到的锦绣的消息。
锦绣的兄嫂先离世,前些日子,她弟弟好像也死了。
李暮歌问:“她确定自己看见的是锦绣兄嫂,而不是长相相似的人?”
翠玉点点头,“奴问了好几次,白术一开始还比较怀疑,后来越说越确定,她说,村中人沾亲带故,确实有长相极为相似的人,可没道理连锦绣的嫂子都长得一模一样。”
一个人撞脸不是大问题,两个人一起撞脸,且两个人也是夫妻关系,那可能性就很小了。
“让白术回去看看,看看锦绣的弟弟是不是也在乡下。”李暮歌给出这个命令的时候,基本上已经确定,锦绣的兄嫂和弟弟应该都没死。
没死为什么对外要说死了?还将人藏到没人的乡下去了?
李暮歌不禁想到,这可能是为了保护他们。
李暮歌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完全是推己及人,她前段时间从玄武大街撤走了一批人,那批人此刻正隐姓埋名在庄子上,做普通佃户呢。
她将人带走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那些人,不让那些人遭人毒手,死于非命。
看来,锦绣这条线还有深挖下去的必要,李暮歌想,如果锦绣真的将兄嫂等人藏起来了,就说明锦绣对她的主子,并非完全忠心。
“是。”翠玉领了命令就要下去吩咐,李暮歌赶紧将她叫住。
“等等,有件事要问你,有关宁家的事。”
翠玉原本面上只有恭敬,听到事关宁家,才有了一点儿特殊的情感波动,像是疑惑,又像是终于等到这一天的释然。
李暮歌斟酌着开口,她希望翠玉能将知道的事情全盘托出,因此她得用上一些小技巧,跟翠玉走心。
“其实,从一开始你愿意为春和宫做事起,我就一直在想,你到底想要什么。”
“殿下人中龙凤,未来必定前途无限,奴跟着殿下,自然是想要求一份前程。”
翠玉立刻开口,她说得斩钉截铁,没有丝毫心虚之色。
好似句句发自肺腑。
李暮歌看着她,微微摇头,没吃表忠心这一套。
李暮歌承认这世上有赌徒,跟随一人,然后将一切都倾注在跟随之人身上,去赌一个前程。
可翠玉不是那样的人。
“求前途,你应该如锦绣一样,又或者还留在母妃身边,她们的前途,比我强。”
别看李暮歌之前说得天花乱坠,好像跟着她,前途有多么远大似得,其实那些话都是画大饼,眼下来说,全是空中楼阁。
如果李暮歌真的炙手可热,跟随她就能有远大前程,她门口早就门庭若市,想当她门客的人能挤破头。
翠玉无言以对,她想说,她认为李暮歌能走到最后,旁人不能,可这种接近直觉的话,根本无法说服李暮歌。
李暮歌见她没说话,便接着说道:“锦绣的主子是谁,你应该知道吧?”
翠玉慌张擡头,对上李暮歌没有情绪的双眸,她马上低下头去,果断跪地行礼,“殿下,锦绣已经离开梧桐殿许久,奴真的不知道她暗中投靠了谁。”
“没有实证,你心里也有猜测才对,你是个很擅长套话的人,无论对象是谁,你都能将对方的话套出来,锦绣一直以来都格外沉默,是因为她与你一同入府,后来又一起入宫,她有秘密,她怕你知道,所以才闭口不言半句。”
被良嫔带入宫的侍女,尤其是有可能见到皇帝的大宫女,哪个不是八面玲珑,各有千秋,手段和口才缺一不可。
锦绣木讷,她绝不可能一开始就木讷!
翠玉头垂得更低了,此刻她遭遇了“职场危机”,李暮歌作为她的上司,发现了她的小九九,翠玉做事没能做到忠心和尽心。
“奴、奴真的不知道。”
“我不怀疑你说的话,你说你不知道,那你一定就是不知道。但你难道没有好奇过锦绣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吗?一个人,如果不是突逢变故,绝不可能一夕之间性情大变,为了满足你的好奇心,你当真没有去查过吗?”
翠玉被李暮歌步步紧逼,藏在心里的秘密,被李暮歌直接翻了出来,这让她脸色惨白,方寸大乱。
人都有欲望,李暮歌自现代而来,她比任何人都清楚,人的欲望有多复杂。
窥探别人的私事,满足自己的控制欲,甚至此类行为还会增强人自身的安全感,这就是人的窥私欲。
看别人出丑,谈论别人的八卦,对于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也是人的隐私被侵犯最为丧心病狂时期的李暮歌来说,窥私欲是一种被所有人摆在明面上的欲望。
每个人都接纳了它,并且将它包裹成无害的模样,如日常问话一般,以关心的名号,窥探任何人的私事。
现代人能够接受自身窥私欲,并且通过浏览各类新闻、观看直播等方式,满足窥私欲望,将它压制在普通水平,不至于病态化。
古代人要怎么做呢?
李暮歌一开始用翠玉,她就发现了,翠玉是个非常善于搭话的人,而且她搜集情报的速度特别快。
李暮歌还是那句话,她不认为天才遍地都是,比起相信她随便找个宫女,就是个不世出的天才,她更愿意相信,快速搜集情报的能力,是翠玉经过积年累月的努力锻炼出来的技能。
普通人又不是情报间谍,没事儿锻炼这种能力干什么?
“奴、奴查过,锦文告诉奴,在锦绣离开梧桐殿前,六公主曾接触过锦绣,听说就是在那段时间,锦绣的兄嫂相继离世了,旁人都觉得,锦绣是因为兄嫂离世,才性情大变。”
翠玉开了口,说完,她长舒了口气,终于还是说出来了。
李暮歌心中的石头也落了地,她终于找到了实证,证明锦绣身后的人是她亲姐姐李易曲无疑。
可为什么呢?
“她为什么要杀十四呢?”
李暮歌这个问题,是作为读者在疑惑故事剧情的发展。
翠玉此刻心神大乱,根本没有听出来这句话的自称不对劲,她绞尽脑汁地想,还真让她想出了一些原因。
“可能是因为,殿下出生后,老爷和老夫人都特别高兴,尤其是殿下在抓周礼上,抓了文房四宝和书本,老爷和老夫人觉得,十四殿下聪慧过人,比六殿下更像良嫔娘娘,就连小郎君都这样认为。”
啊?李暮歌不敢相信自己听见了什么,“翠玉,本殿下出生的时候,六皇姐她才三岁。”
你告诉我,有什么深仇大恨,能在三岁种下种子?
如果三岁的李易曲就知道什么叫仇恨,那宁老爷和崔老夫人应该觉得李易曲聪慧,聪慧近乎于妖了!
“殿下你搬出梧桐殿的时候,六殿下已经如您现在这般大了。”
那是三年前的事情,所以谁知道仇恨是什么时候被种下,又是在哪个时间里疯狂滋长的呢?
李暮歌依旧觉得这个答案不对,她不认为李易曲会因为这个,布局三年,只为要她的命。
其中一定还有其他缘故。
“小舅父不喜六姐吗?”
“是,小郎君一向不喜六殿下,六殿下喜好金银之物,与宁家不同,只是宁家并非老爷一支独大。殿下,奴之所以会想要效忠殿下,是因为小郎君极为喜欢殿下,之前听说殿下想要研制军械,小郎君还曾亲自到工部,为殿下借来图纸……”
李暮歌下意识惊呼出声:“你说什么!那军械图是舅父给我的!”
翠玉茫然,“殿下不知?工部的军械图均是机密,哪儿能随意外借,小郎君身为国子博士,以授课为名才能借出。可惜后来此事被娘娘知晓,娘娘她不想再欠小郎君人情,这才命殿下不许再碰军械。”
“军械图不是白芍去要来的吗?”
李暮歌清楚记得当初白芍跟她说的话。
“身处后宫的宫人,哪儿能随意进出工部,是小郎君不想让殿下多想,故而让白芍瞒着殿下。”
李暮歌皱眉沉思,她没想到,兜兜转转,宁泽世竟然也与军械图扯上了关联。
这军械图走出工部后,到底有多少人跟它相关了?
原身知道吗?
李暮歌不禁开始思考,原身在她穿过来之前,到底都知道些什么秘密。
荣阳、太子想要杀她,六公主也想要杀她,或许还有别的人,也在暗中躲着,想要杀人灭口!
“看来,不把此事查清楚,以后永无宁日啊。”
小说里从未出现过的军械图一事,现在成了重中之重,变主要剧情了。
李暮歌头疼,伸手揉了揉额头,她继续问翠玉,“你刚刚说,母妃不想再欠舅父人情,这话是什么意思?你是母妃的大宫女,为何会因为舅父,就跑到我身边来?”
问题并没有随着翠玉的解释而消失,反倒更多了。
翠玉已经说了开头,没必要再隐瞒什么,于是她将宁泽世和宁寄锦这对姐弟的恩怨,一五一十跟李暮歌说清楚。
宁寄锦比宁泽世大了八岁,小时候,姐弟俩感情很好,甚至宁泽世启蒙,就是由宁寄锦来教。
宁寄锦算是宁泽世第一位老师,所以年轻时候的宁寄锦,对宁泽世影响颇大。
少女时期的宁寄锦实在是耀眼,她超然脱俗的容貌不过是她身上最不起眼的优点,她的才学,她在文学上的灵气,更为突出。
彼时盛天皇帝执政,自小,宁老爷便寄希望于宁寄锦能够成为宫中女官,留在盛天皇帝身边做事。
做一做那衡量天下才子的女宰相!
宁寄锦一直为此努力,可在她及笄之前,盛天皇帝身体就很不好了,到了最后那几年,宫里开始储位争夺,盛天皇帝想要传位端华公主,端华公主年幼不知事,朝野内外都反对此事,拥护彼时的吴王李麒,也就是现今的陛下登基。
储位斗争开始后,宫里便再也没有选过女官,宁寄锦前十五年刻苦读书,一身才学,一朝都成了虚影。
宁寄锦认了命,后来与李麒相遇,入宫当了良嫔。
宁泽世却没法认命,当时他还小,不能理解为什么惊才艳艳的姐姐,最后会入宫成了妃子,怀孕生女,再也写不出昔日令无数文人称赞的好词佳句。
那个灵气十足的少女,似乎随着盛天皇帝的逝去一起,留在了昔日的盛天大梦里,活下来的是普通人宁寄锦,只是后宫一个貌美的妃子。
良嫔欠下宁泽世人情,是在他考上状元那一年。
“具体是怎么回事,奴也不太清楚,只知当时宫中死了个怀孕的才人,皇后娘娘查凶手,不知何人陷害娘娘,最后查到了娘娘头上,娘娘百口莫辩,恰逢当年小郎君考上状元,这事儿才算过去了。”
翠玉说得糊涂,因为她当时也不太清楚怎么回事,只知整个梧桐殿的人差点儿都死了,本以为山穷水尽,没想到一朝之间改天换地,那死了的才人和皇嗣,像是从未存在,再没人提及。
又是一件书里从来没有提过的事情。
李暮歌思来想去,只想骂一句狗皇帝!
她以前真是一句狗皇帝都没骂错,当年要是大公主继位,哪儿还有这么多事!
在心里骂了一大堆电报后,李暮歌才勉强冷静下来,过往发生的事情,跟现在没什么关系。
李暮歌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既然已经知道锦绣是李易曲的人,那新的敌人就出现了,面对敌人,杀就完事了。
她得先培养一下班底,手里有人后再下手,不然接二连三死皇子公主,她还总是出现在案发现场,嫌疑太大。
自己慢慢培养人才太慢了,比起养成人才,李暮歌更喜欢现成的人才。
一鲸落而万物生,现在最大的鲸有两头,一头是盟友大公主,一头则是太子。
她没有背刺队友的爱好,所以只能先对太子下手了。
在端午佳节的好日子里,有关太子门客的传闻在长宁城中传得沸沸扬扬,之前已经被魏王死亡消息压下去的风波,以更浩大更可怖的姿态,重新出现在太子面前。
皇帝病了三天,回来后朝堂都安静不少了,结果这几天又炸锅了。
言官御史们跟疯了一样,一天恨不得写八百折子,弹劾太子。
太子实在有些扛不住,很快称病不上朝的人,从皇帝变成太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