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端午团聚(2/2)
灵儿笑着说:“师傅,今天过节,您也早些休息吧。”
常兰微微点头:“你们也累了,收拾完就回去好好陪陪常伯伯。”
二狗憨笑着说:“师傅,跟着您学手艺,再累也值得。”
有才接着说道:“师傅,我们一定好好学,不辜负您的期望。”
常兰看着他们,眼中满是慈爱:“再过三个月你们出师了,以后不管走到哪儿,都要记住这做烧饼的良心和手艺。”
徒弟们齐声应道:“师傅,我们记住了!”
常兰走出店铺,再次抬头望向那轮上弦月,心中默默祈祷着徒弟们未来都能有个好前程。
夜渐深,小镇的喧嚣慢慢归于平静,常兰也转身回屋,准备迎接新的一天。
在药庐内,马福生正在屋内整理着一些药材。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
这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屋内的平静。
“马师傅,有您的信!”门外传来邮差的声音。
马福生放下手中的东西,快步走到门口,打开门接过信。
他看着信封上熟悉的字迹,心中不禁涌起一丝好奇和期待。回到屋内,坐在桌前,他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展开信纸,开始仔细阅读起来。
见字如晤,师兄。
我是胡陆阳,此番修书是为告知您关于马秀秀之事。秀秀如今在京城一切都好,您不必挂心。
她已成功进入太医院,凭借其精湛的医术,为皇帝解毒两次,深受众人称赞。大皇子朱启明也已知晓秀秀的身份,对她照顾有加。
回想过往,师兄您对秀秀的照顾与抚养之恩,我们铭记于心。如今秀秀在京城已有所依,师兄您大可安心过自己的生活。
愿您身体康健,诸事顺遂。
胡陆阳
xxxx年端午
他的眼神随着文字的移动而不断变化,时而露出欣慰的笑容,时而又微微皱眉,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阳光依旧静静地洒在他身上,屋内一片安静,只有他轻轻的呼吸声和纸张翻动的声音。
马福生读完信后,心中对阿菊的思念愈发强烈。他深知阿菊的住所,没有丝毫犹豫,背起简单的行囊便出发了。
一路上,他的心情既急切又忐忑。回想起当年的误会,他懊悔不已,只盼着能快些见到阿菊,当面向她解释清楚。
终于,他来到了阿菊所住的那个小镇。熟悉的街道,陌生的人群,让他的心跳愈发加速。他来到了阿菊的门前。
马福生深吸一口气,轻轻敲响了那扇紧闭的门。门内传来轻微的脚步声,每一步都仿佛踩在他的心上。
门缓缓打开,阿菊的面容出现在他的眼前。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了些许痕迹,但那熟悉的眼神依然让马福生动容。
阿菊看到马福生,先是一愣,随后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惊讶,有怨恨,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欣喜。
“阿菊,我……我来向你解释当年的事。”马福生声音颤抖地说道。
“娘,谁呀?这端午节还有人找啊!”一个约莫20岁左右的小伙子从里屋走出来问道。
阿菊看了一眼儿子,又看向马福生,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
马福生看着阿菊,又看看小伙子,心中五味杂陈。
“孩子,我是你娘的故人。”马福生声音有些沙哑地说道。
小伙子上下打量着马福生,眼中充满了疑惑。
阿菊沉默了片刻,说道:“先进屋说吧。”
马福生跟着他们走进屋内,屋内弥漫着淡淡的艾草香,桌上还放着没吃完的粽子。
小伙子站在一旁,好奇地盯着马福生。
阿菊让儿子先回里屋去,然后转过头,冷冷地看着马福生说道:“这么多年了,你还来干什么?”
马福生叹了口气,说道:“阿菊,当年的事,我是有苦衷的。”
阿菊别过头去,冷哼一声:“苦衷?你当年一声不吭就有了个女儿,让我如何相信你的苦衷?”
马福生急切地说道:“阿菊,秀秀她不是我的亲生女儿。当年我捡到秀秀时,她的身份特殊,有人在追查她,我若不说是我的女儿,恐怕她会有性命之忧。我怕牵连到你,所以才没敢跟你说实话。”
阿菊转过头,眼中满是怀疑:“真的?你没骗我?”
马福生一脸真诚:“阿菊,我对天发誓,若有半句假话,天打雷劈。这些年我一直想着找机会跟你解释,可又怕给你带来麻烦。如今秀秀在京城一切安好,我才敢来找你。”
阿菊的神情逐渐缓和下来,眼中泛起泪花:“那你为何不早些来找我?让我这些年受了这么多委屈。”
马福生上前握住阿菊的手:“是我的错,阿菊,让你受苦了。我以后再也不会离开你,一定好好补偿你。”
阿菊抽回手,擦了擦眼泪:“那你说,以后怎么办?”
马福生说道:“阿菊,只要你愿意,我们重新开始,一起好好过日子。”
这时,小伙子从里屋走了出来:“娘,您就原谅他吧。”
阿菊看着儿子,又看了看马福生,微微点了点头。
马福生看着眼前的小伙子,心中隐隐有了一丝期待。他忍不住开口问道:“阿菊,这孩子是?”
阿菊犹豫了一下,说道:“这是念生。”
马福生心中一紧,暗暗算了算时间,这孩子的年龄,似乎正与他和阿菊分开的时间对得上。他声音颤抖地说道:“阿菊,念生他……他该不会是我的孩子吧?”
阿菊沉默片刻,终于点了点头:“是,当年我离开你时,已有了身孕。”
马福生又惊又喜,眼眶瞬间湿润:“阿菊,我竟然不知道,这些年你们母子受苦了。”
念生看着马福生激动的样子,说道:“爹,既然如此,以后咱们一家人好好在一起。”
马福生重重地点了点头,一把将阿菊和念生拥入怀中:“好,咱们一家人再也不分开。”马福生激动地说道:“太好了,阿菊,我们一家人终于能团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