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无人机抵达,新战术(1/2)
每天一万字,五章奉上,大家多给点鼓励,点点催更也好,狂更生病了t.t
……
\"1个月?\"老刘惊呼,\"太乐观了吧?就算是北极熊,研发一款新型战机也要几年时间啊!\"
李明远摇摇头:
\"常规思路确实如此,但我们有两个优势:第一,设计图已经非常完善,省去了大量试错时间;
第二,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简化部分次要系统,将所有精力集中在核心技术上。\"
他拿起wp-5发动机的图纸:
\"比如这个发动机,我们可以先搁置最复杂的自动控制系统,采用半机械半电子的混合控制方式;
再比如航电系统,可以先使用简化版雷达,只保留基本的搜索功能。
这样一来,虽然性能会有所降低,但能大大缩短研发周期。\"
工程师们听得连连点头,李明远的思路确实严谨而实际。
\"对了,\"李明远又补充道,\"还有一点很重要。歼-6虽然战斗性能出色,但它最大的价值在于技术积累。
通过这个项目,我们能够掌握喷气式发动机、超音速气动设计、航电系统等一系列核心技术,为未来更先进的武器系统打下基础。\"
这番话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共鸣。
作为工程师,他们都明白技术积累的重要性,一个国家的强大不是靠一两件先进武器,而是靠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工业体系的完善。
李明远最后拿起一张图纸,那是歼-6的三视图。
流线型的机身,锐利的后掠翼,双垂尾设计,整个战机看起来既优雅又充满威慑力。
\"好了,时间宝贵,\"李明远拍拍手,\"现在我们分组行动。老刘,你带领发动机组,全力攻关wp-5;张工,你负责机身结构;王工,航电系统交给你;小赵,你组织材料采购和工艺研究...\"
他一一分配任务,每个人都领到了具体的图纸和目标。
当所有人离开实验室,带着满腔热情投入工作时,李明远终于松了口气,瘫坐在椅子上。
...
三天后,太阳国前线。
\"妈了个巴子的,这就是李明远那小子说的'新玩具'?\"
李云龙举着望远镜,一脸怀疑地看着眼前的奇怪机器,
\"这玩意儿真能飞?\"
眼前停着的是一架外形古怪的无人机。
长约四米,翼展五米左右,没有驾驶舱,只有一个流线型的机头和两个小小的发动机。
机身下方挂着两枚形状特殊的炸弹,一个是改进型云爆弹。
另一个则是李明远口中的\"集束炸弹\"——外形像个大号铁桶,里面装满了几百枚小型炸弹。
\"这确实能飞,而且飞得相当高,\"张工信心十足地解释道,
\"虽然没法跟U-2比高度,但它的航程可达百公里,完全可以突袭敌人的后方基地。
最重要的是,这玩意儿不需要飞行员,就算被击落也没人员伤亡。\"
李云龙眼睛一亮:\"你是说,这东西可以飞到敌人的后勤基地去?\"
\"没错,\"张工点点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