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拜师(求订阅)(2/2)
如此年纪对经世济民理解掌握如此了得,这谁能不喜欢。
杨荣连忙起身,将杨为先搀扶起:“小兴,不必多礼,改日,你准备束脩六礼,来老夫府上正式行师礼。”
“学生记得,谢恩师。”杨为先内心欢喜,连忙回道。
“这一份论黄淮水系之史,为师帮你润色一二,明日帮你献给皇上。”杨荣轻轻抚摸着胡须,满意地说道。
张泌闻言,拍了拍他,笑着打趣:
“杨翰林,你可不能独自一人去见皇上。
这份论黄淮水系之史,吾等可都见过的。
可不能你一人去讨皇上欢喜啊,哈哈哈。”
“是啊,是啊,你可不能一人前去,明日一早,吾等要和你一起。”众人跟着附和道。
“哈哈哈,老夫怎么可能会忘记汝等。要是汝等不陪老夫去见皇上,老夫还怕皇上不满意,惩罚老夫一人呢。”
杨为先看着众人对自己书写的论黄淮水系之史那满意的表情,心中便知自己的前程已是一片光明。
有了众人的鼎力举荐,即便是将来未能如愿考中进士,也不必担忧无官可做。
拜师的小插曲过后,众人再次沉浸在交流之中,边吃边谈。
考虑到明日还需上朝,众人默契地未曾饮酒。
杨为先则忙着为众人添茶,同时侧耳倾听着他们的对话。
偶尔穿插几句中肯的建议,引来众人满意的点头与对其才华的夸赞。
若非考虑到杨为先还需专注于进士考试,众人甚至都想将他招至麾下,作为得力副手。
-----------------
次日清晨,杨为先难得未遵循往日习惯早起锻炼与晨读。
究其原因,乃是昨晚过于兴奋,几乎整夜辗转反侧,直至天边泛白才勉强入睡。
此刻,在北京皇城的深处,武英殿内,正中央的龙椅上端坐着一位五六十岁的中年人,身着一袭威严的龙袍,面容奇伟,美髯飘逸,眼神中透露出智勇兼备的大略风范,正全神贯注地审阅着手中的纸张。
而在这位君主身旁不远处,站立着杨荣、金幼孜、张泌等人,众人皆屏息以待。
众人看着永乐大帝的样子,满心欢喜,情绪显得格外兴奋。
大约不到一炷香的时间,永乐大帝猛地放下了手中的纸张,目光随即转向下方,然后缓缓开口。
“杨荣,是谁把此策交给你的?”
“臣在,此策所写之人,皇上应该听说过,乃“精忠报国”之词的作者。”杨荣连忙上前行礼回道。
永乐大帝闻言,又说了一句:“张泌,可是你同乡,杨为先?”
“回皇上,是的。”张泌上前回道。
“哈哈哈,此子大才,此策遍及之广,周详,考虑之全面,甚好,甚好。”
永乐大帝轻抚胡须,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大声笑道。
“恭喜皇上,得此之策。”众人连忙上前行礼恭贺道。
“诸位能帮朕发现此才子,重重有赏。”
“臣,谢皇上。”众人连忙谢道。
“杨荣,你说,此子,朕该如何赏赐。”永乐大帝微笑着说道。
杨荣想了下,缓缓开口:
“皇上,臣认为,不如等杨为先会试后再赏赐。
如此时对其赏赐,定会分心考试,到是考试失利,怎能为皇上效力。”
永乐大帝想了下,觉得这时赏赐是会对其有所影响:“那就先等此子考完试再赏赐,先记他一功。”
“臣,替爱徒谢皇上。”杨荣连忙行礼谢道。
“爱徒?杨荣你这是收徒了?”永乐大帝发现不得了的事,惊讶了下。
“是的,此子才华横溢,臣非常喜欢,便收其为徒。”
“哈哈哈,能得你的称赞,看来此子才华不简单啊。
来,诸位都和朕说说情况。”
永乐大帝笑容满面,招手让众人上前。
“遵旨。”
随后,杨荣、金幼孜等人纷纷上前,向永乐大帝介绍杨为先,并特意将昨晚深入交流的内容一一讲给永乐大帝。
永乐大帝听后,连连点头称赞,甚至高度评价:
“他日,此人定能成为国之栋梁,社稷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