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中计了(1/2)
五更鸡鸣时,衙役们抬着告示牌往集市走。扛粮袋的汉子凑近瞧见“收毛皮“三个大字,肩头麦粒簌簌落地:“婆娘!快把炕头那张狼皮拿来!“
俞智诚立在城门箭楼上,望见蜿蜒的驼队穿过晨雾。最前头那匹白骆驼驮着整捆昆布,铜铃叮当惊起栖在城垛的寒鸦。
“大人真信这玉米能活人?“刘捕快摸着后颈疤痕——那是他儿时患大脖子病留下的。
俞智诚从袖中掏出穗干玉米。金灿灿的籽粒间还缠着蛛丝,是今晨从粮仓梁上摘的。他掰下半穗递给刘捕快:“尝尝,甜的。“
驼队驶过护城河时,最后一辆板车上突然滚下个麻袋。裹着羊皮袄的孩童从破口钻出,怀里紧搂着只灰兔。俞智诚解下大氅罩住他:“送去蒙学堂,跟先生说“
“说这是本官捡的学生。“他掸去孩童发间草屑,“束脩从本官俸禄里扣。“
暮色四合,值房烛火通明。俞智诚在给沈钧钰的回信上添了句:“玉米宜佐羊肉,望兄携嫂来尝。“砚台边搁着个粗陶碗,里头泡开的昆布舒展如碧绸。
梆子声里,巡夜衙役经过县衙后墙。忽听墙内传来“咔嚓“轻响——俞智诚正蹲在菜畦边啃生玉米,官袍下摆沾满泥点。
……
翌日。
俞智诚抚着案上盖着靖安侯府火漆的密信,窗外卷进的风沙迷了眼睛。宋侍卫立在堂前,玄色劲装下摆还沾着关外的雪粒子:“世子有言,购皮之事全凭大人决断。“
“房陵七县最不缺的就是皮毛。“俞智诚指节叩着舆图,黄羊皮卷上斑驳着茶渍:“北地猎户连三岁小儿都会硝皮子,只是这十万两白银。“
“银票已存入汇通钱庄。“刘侍卫呈上木匣,暗格里整整齐齐码着盖红印的官票:“世子妃特意嘱咐,要挑针脚细密的整皮。“
后衙传来孩童嬉闹声,俞夫人抱着襁褓转出屏风,发间银簪坠着的东珠晃悠悠:“两位壮士辛苦,灶上煨着羊肉锅子。“
“夫人且看这个。“宋侍卫从褡裢取出青瓷小罐,揭开蜡封是凝脂般的膏体:“世子妃说北地风沙割脸,这是用玉容花籽榨的油。“
俞智诚望着妻子眼角新添的细纹,喉头微哽。去岁他们被贬房陵时,堂堂知县夫人连盒像样的头油都舍不得买。
暮色漫过枯死的胡杨树,俞智诚送走侍卫后疾步回房。八仙桌上堆着牛皮纸包的种子,每包都系着朱砂写的“玉黍“二字。
“亩产五百斤的祥瑞啊!“他颤抖着搓开粒金灿灿的种子,“若在房陵试种成功。“
俞夫人正往皴裂的手背抹香膏,闻言轻笑:“上月你还说沈世子目下无尘,如今倒成了活菩萨?“
“是我眼拙。“俞智诚抓起把种子任其从指缝流落,“魏奉晖倒是八面玲珑,可他门生吞了治河款,害得三县百姓遭涝灾。“他忽地拍案,震得茶盏叮当响:“哪像沈世子,连硝皮匠的工钱都算在成本里!“
更漏声里,俞夫人将玉容膏抹在丈夫开裂的唇角:“梁国舅的门客贪墨赈灾银时,满朝清流装聋作哑,唯有靖安侯当廷参奏。“她指尖沾着花香,“这般宁折不弯的性子,不正是你少年时最仰慕的?“
五更梆子惊起檐下寒鸦。俞智诚伏案疾书,狼毫笔尖在“收购细则“处顿了顿:“着衙役传话各乡,老弱妇孺硝的皮子加价三成。“
晨光染红戈壁时,县衙外已挤满驮着皮货的骡马。老猎户抖开雪狐皮,日光下三百根银毫分毫不差;羌族妇人捧来的羔羊皮柔软如云,硝制时还特意熏过沙枣花。
“大人!“主簿捧着账册踉跄奔来,“才半日就收够三万两的货,库房堆不下了!“
俞智诚抓起官帽往外跑,牛皮靴踩得浮土飞扬。他老远望见宋侍卫在验一车火狐皮,阳光下那赤红皮毛竟似燃烧的火焰。
“挑二十张完整的送京。“他喘着气扯松领口,“世子妃最怕冷,冬日里。“
话音未落,东街突然爆出欢呼。几个半大孩子举着玉米棒子疯跑,金黄的颗粒撒了一路——那是俞智诚昨日分给农户的种粮,特意交代要供奉在灶王爷跟前。
“大人!“满脸褶子的老农扑通跪下,“这金珠子真能亩产五百斤?“
俞智诚扶起老人,掌心被粗粝的手掌磨得生疼:“开春我亲自带人垦荒,咱们房陵。“他望着远处绵延的沙丘,喉头突然哽住。
宋侍卫默默递上水囊。鎏银壶身映着俞智诚通红的眼眶,也映着衙门外乌泱泱跪着的百姓——他们怀里抱着新硝的皮子,额头紧贴滚烫的砂石地。
暮色再临时,十万两银票换成了堆积如山的毛皮。俞夫人对着清单拨算盘,忽然轻笑:“世子妃要的貂皮,倒像特意给未出世的小世子备的。“
俞智诚正往火漆印上哈气,闻言笔尖一顿。密信末尾那句“北地苦寒,万望珍重“,笔锋凌厉却难掩关切。他忽然想起三年前琼林宴上,沈钧钰将醉酒的他扶出宫门的场景。
那年杏花吹满肩。
俞智诚望着窗外飘落的雪霰,炭盆里火星“噼啪“爆开。俞夫人将烘暖的狐裘披在他肩头,指尖掠过他凹陷的颧骨:“苦寒之地又如何?总好过在京里提心吊胆。“
“为夫只怕委屈了你。“俞智诚握住妻子生了冻疮的手,官袍袖口磨白的边沿扫过炕桌。桌上摊着房陵县舆图,朱砂圈出的村落像一串血珠子。
俞夫人抽回手添茶,青瓷壶嘴腾起白雾:“我倒盼着夫君永远这般清贫。“她忽地抿嘴一笑,眼尾细纹漾开:“省得那些莺莺燕燕惦记。“
“娘子多虑了。“俞智诚捶着佝偻的腰背苦笑,“就我这身子骨。“话未说完便咳起来,震得案头砚台里的墨汁泛起涟漪。
窗外传来衙役吆喝声,收购毛皮的百姓在县衙前排成长龙。老主簿捧着账册进来禀报:“大人,今日又收了一千三百张。“他袖口沾着兔毛,手指冻得通红。
“按市价加两成。“俞智诚提笔在文书上画押,狼毫在宣纸上拖出枯枝般的痕迹,“告诉乡亲们,开春前都能兑现银钱。“
靖安侯府的商队正在百里外扎营,车辕上积着半尺厚的雪。沈钧钰展开房陵县送来的毛皮样品,对身旁长随吩咐:“按市价七成结算,差额从我私账补。“
暗卫统领江蓠正在擦拭佩剑,闻言抬头:“世子,这差事咱们亏了足有三千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