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3章 光复四川全境(1/2)
公元1660年,大明中华元年,二月初一,傍晚。
四川北部,保宁府(阆中县),古朴陈旧,苍凉破败,又不失威严的府衙内。
大明中华王朝,四川成都和重庆,两路大军,汇集在此,终于收复了整个四川行省。
川湖总督文安之,吏部左侍郎方献廷,四川巡抚蒋尚鹰,参军郭都贤。
德安侯耿三品,总兵刘耀,总兵朱龙海,副将杨定,大将刘鼐,二炮司参军包杰勋等等。
一个个文臣武将,满脸红光,神情激动难耐,胜利的喜悦,溢于言表。
没错,这个保宁府,四川的北面门户,山川关隘,时隔10余年,终于回到了大明的怀抱。
十年以前,公元1650年,永历六年,顺治九年。
那时候的四川,那叫一个乱字了得,各方势力,盘根错节,相互攻伐,纷争不休。
就是在这一年,负责镇守四川的明军大将,是崇祯十年的武进士,华阳侯杨展。
这个号称四川王的杨展,曾大败八大王张献忠,对砍满清肃王豪格的猛将,死于明将袁韬和武大定的内讧中。
一时间,整个四川,各州府县,立马就进入了群雄无首,军阀割据的状态。
袁韬,武大定,李占春,李乾德,于大海,王祥等等,各路军阀军头,也开启了新一轮的攻伐兼并。
此时的永历王朝,拿下云贵的大西军,也经历了几年的休养生息,正是粮草充足,兵强马壮。
秦王孙可望,当机立断,下令蜀王刘文秀,带着王自奇和卢名臣等一众大将,挥师北上,准备收复川南。
强势的刘文秀,北渡金沙江,破建昌,迫降袁韬和武大定,豪取嘉定府。
随后,大军向西突进,继续攻破于大海和李占春,再取川东重镇重庆府,合州和涪州。
最后,留下猛将白文选,留守在嘉定府,刘文秀带着大军,回师云南。
第二年,公元1651年的年底,这时的天下霸主,满清王朝,也不甘人后。
平西王吴三桂,带着都统李国翰,五六万大军,从汉中南下,开始攻略混乱不堪的四川。
于是乎,整个四川,群雄汇聚,又开启了新一轮的军阀大混战。
满清势力,大西南的永历政权,夔东的忠贞营,四川的本地明军,还有一些地方武装和义军贼军等等。
就在这一年,老辣的吴三桂,凭借其强大的兵力,充足的后勤,兵械火炮优势。
一路南下,势如破竹,先后攻陷成都、重庆、嘉定、叙州,大西军的跛脚猛将白文选,惨败逃回贵州。
这一年的夏天,丢了整个川南的大西军,这个大西南的霸主,岂能善罢甘休。
秦王孙可望,再次下令蜀王刘文秀,领大军五万,大将贺九仪,祁三升,武大定等人,北上川南,开启全面反攻。
当年的七月,刘文秀大军,败清将卢光祖,斩杀总兵南一魁,夺取叙州府。
紧接着,往西攻重庆府,一战破之,再北上围攻成都府,斩杀满清成都知府周基昌。
形势急转而下,吴三桂亲领大军,增援成都,明军再破满清大军,阵斩吴三桂的大将,白含贞和白广生。
八月,被围困在成都府的吴三桂,率军死战突围,往北逃亡绵竹,途中丧师精兵万余,败走川北保宁府。
是的,这一次,强横的大西军,同样是势如破竹,一路北伐,把满清的平西王,反推了回去了。
自此,纵横南北的满清平西王,带着一堆残兵败将,龟缩在保宁府,瑟瑟发抖中。
也就是这一次,大明永历王朝,距离全境收复四川,也是最近的一次。
当然了,这个结局已经注定了,大名鼎鼎的刘文秀,大西军三巨头之一,屡胜轻敌,骄狂自大。
最后,还是被老辣的吴三桂,窥视到破绽,联合李国翰,导演了一场惊天大逆转,大败城外的刘文秀,最后一路反推,夺回成都府。
从那以后,整个四川,就变成了大西军和清军的角斗场,你来我往,相互攻伐不休,打生打死七八年。
“恭喜文总督”
“底定四川全境,青史垂名”
“贺喜文总督”
“一战定川蜀,丰功伟绩”
“恭贺文总督”
“运筹帷幄,鞑子闻风丧胆,丢盔弃甲、、”
、、、
此时此刻,文臣武将,分列左右两排,对着主位上的川湖总督,躬身行礼,大声恭贺道喜。
是的,成都的明军,重庆的明军,在保宁府汇合以后,军队最大的头,就是这个总督文安之。
这一次,大明的两路大军,没有经历什么大战役,也没有血腥的攻防战,更没有什么天量的缴获。
但是,毕竟是整个四川啊,丢失了十几年的川蜀盆地,天府之国,全境收复了。
当然了,要是没有之前的川南大渡河胜利,川东重庆府的大胜仗,满清鞑子,肯定不会放弃四川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