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死囚天牢,岳大将军(1/2)
武清风走出皇宫之后,见证了许多年难得一见的热闹和喧嚣。
这位老人默默的走着,耳听着街上小商小贩的卖力吆喝,努力向客人兜售商品,买家则是因为一文钱半文钱的争讲着……
这是人世间的烟火气,百姓脸上对生活有着向往,那种发自内心的欢喜,让武清风不由得渐渐欣然。
甚至他心中隐隐生出一丝从未有过的异样,他忍不住想要感谢杨一笑的使团给临安百姓带来了一次喧闹夜晚。
他是一代智者,他擅长体察民情,他能从满街百姓的兴奋声音之中听出来,一次难能可贵的开放宵禁是多么让百姓幸福。
在古代,夜间是要实行宵禁制度的。
何谓宵禁?
仅从字面意思就能理解!
宵这个字,意思就是夜,禁这个字,则是禁止之意。
组合起来一目了然,夜间禁止一切活动……
在古代采用这种方式的做法是合理的,因为宵禁有着较为正面的管理意义,虽然禁止了百姓夜间活动,但从生活角度而言属于利大于弊。
这么做不但能有效的维护社会治安,而且能降低人群聚集之时引发的混乱,后世之人稍微想象一下就可以理解,古代那种环境确实是个管理难题……
没有大量的摄像头,没有大量的基层民警,民间小案子肯定多发,并且发了之后很难急速搞定。
如果遇上杀人放火,又或者流匪恶贼,对于黎民小户而言,摊上一次就是塌天大祸。
因此,自古以来的王朝都实行宵禁!
既是为了方便管理,同时也是为了保证治安,从社会哲学角度而言,这么做确实有益于百姓。
也因此,宵禁制度才能延续各个王朝,哪怕是古代最愤青的喷子,也很少见到有人喷这种制度,原因很简单,这制度于民有益。
说到宵禁制度,大体是这样的规定……
从入夜一更三点开始,到凌晨五更一点结束,大约相当于后世的晚七点到早五点,这段时间的城池之中不允许行人上街。
不但行人不许上街,而且停止一切商业活动!
一个禁字,讲的明白,禁止一切,绝不允许……
仅有打更的更夫,以及巡街的值守,获准可以在夜间出现,履行属于各自的职责。
后世之人由于受到某些影视作品的影响,总认为在古代的夜晚有着许多娱乐活动,比如青楼娼馆,又比如酒楼夜宴,动不动某个富家子弟包下一座场所,呼朋引伴搞一出大型聚会之类的事……
其实,这全是那些半吊子水平的编剧在瞎写。
实际情况是,古代青楼确实夜间营业,但是也要严格遵守宵禁制度,并且为了规避宵禁大多选择开在城外。
没错,古代大多数青楼都开在城外!【注:为防止喷子,山水提前说明,这是历史学家的考证,可不是我自已的臆想,大家别被影视骗了,古代夜晚没那么热闹】
如果你想去青楼消费,那么你首先得先出城,赶在城池大门没有关闭之前,早早的自已去或者约朋友一起去。
一旦去了青楼,当晚是没法回的,因为城门在夜间必须关闭,天王老子也没法叫人开门,所以,古代去青楼的客人一般都是夜宿。
当然了,世间一切之事都有例外,虽然青楼为了规避宵禁大多数开在城外,但是并不缺乏城内也有青楼的例子……
比如唐代,青楼就开设在民坊之中,热闹非凡,彻夜灯火。
但是开归开,宵禁必须遵守,你可以放客人进来,但是决不能放任客人在大半夜的出去,否则一旦被巡街的武侯抓到,优先吃官司的不是客人反而是青楼。
总之一句话,宵禁要遵守,入夜之时,不允乱走。
……
然而古代又有放开宵禁之说。
此放又分为大放和小放两种。
所谓大放,千载难逢,一般是国朝遇到天大喜事,为了庆贺会在夜间开放宵禁,这种开放是一整晚的,朝廷需要调拨大量的人手维持治安。
因此,百姓在大放之夜可以在街上出游一整晚。
另一种属于小放,一般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开放宵禁的时间比较段,最迟子时就得让百姓归家。
像是元宵节,搞花灯,这些都属于小放,百姓不可能一整晚都允许在街上。
武清风至今还记得很清楚,临安城的上一次大放宵禁已经是六年前,那时他的弟子和世家南渡,开国登基建立了现在的南云,为了庆贺,也为了预祝新朝新气象,因此,宵禁了一次大放。
那一次的大放,满城百姓欢呼。
古人也是人,也需要抒发压抑,经年久月的遵守宵禁,开放一次必然会被所有的压抑迸发。
因此,那一次大放宵禁让整个临安城的夜晚很红火。
然而,火不过今晚……
……
千载难逢的一次大放宵禁,原因是大唐使团的到来。
无论赵构还是南云官员,都需要用这种方式让百姓产生一种误解,大唐来谈判是友好的,战争马上就可以结束,由于两国和谈必然成功,因此不设宵禁作为议和的庆典。
古代百姓大多无知,只知道今晚可以随意上街,小商小贩们努力招揽生意,穷家门户则是趁机招揽一点散活……
穷者在为生机,富者大肆掏钱,因此,这一夜的非常红火。
从后世经济学角度可以分析出来,报复性消费必然会引发短暂的繁荣,虽然这种短暂繁荣对于富贵之家也许不算什么,但是对于穷苦之家却是难以形容的机会。
所以哪怕宵禁仅仅只会带来短短一夜的爆炸性收入,但却比得上平日里一个月甚至两三个月的收入,因此街面上的每个百姓都是喜气洋洋,打从心底感觉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日子。
武清风继续在街面上走着,耳畔不断听到百姓的欢喜嘈杂,连一些尚在懵懂的小娃娃,也在用稚嫩的声音说着大唐使团到来的好处。
作为一代智者,他心里很清楚这种情况的可怕。
因为,这是民心之谢啊!
云朝千载难逢的大放宵禁,竟然由大唐使团的到来而开启,对于窘迫生机的穷苦百姓而言,这一夜的繁华和火热让他们多了收入,因此,心底那种感激难以抑制。
这种感激对于一个王朝而言很可怕……
因为这意味着民心潜意识的向往感……
可是,能阻挡么?
武清风下意识的看向长街,目光望着百姓们脸上的欢喜,忽然他一声长叹,心中放下了阻挡的想法。
“历史车轮,惶惶大势,也许,就该如此吧。”
这位老人默默一声感慨,饱含着一种无力的萧索。
他这次被大唐放回来,原是满心充满了斗志,准备再次扶持自已的弟子,重整已经日渐消弭的南云,然而今日连续经历和目睹各种事情之后,他心中的斗志不知不觉仿佛如雪消融。
“也许,这样就挺好!”
“南云能撑住几日,就撑几日,如果撑不住,那就由大唐接手吧。”
这位老人心里默默想着,继续在长街上慢慢行走,他耳听着街上百姓的欢喜之声,不由得苍老脸庞浮现了一抹温柔。
作为一代智者,他很想守护百姓民生,可他睿智的心神明白的很,他不具备让南云百姓幸福的能力……
他更清楚的是,他的弟子赵构也不具备这种能力!
南云由于是依仗氏族大阀的力量建立,必然会被氏族大阀掌控着九成以上的利益,恰恰这些利益都和百姓息息相关,如果想要百姓过得好就得让氏族过的不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