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九章 完全展开的隐形巨网(完)(1/2)
米国东北部。
马萨诸塞州首府,波士顿。
波士顿是米国最古老、最有文化价值和教育资源最丰富,居民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在整个波士顿大都会地区,拥有超过100所大学,有超过20万名大学生在此接受教育,其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银行金融业的高度发达、医疗健康服务业的综合实力等各方面,都远超世界其他地区。
特别是波士顿发达的医疗健康服务行业,让它在76年被誉为世界上居民健康水平最高的城市。
在市区内,人们随处可见各种医疗机构密集成群,它们内部有无数普通人无法想象的最新最前沿医学技术,而且它们似乎也从来都不缺少“金主”们的海量资金支持。
。。。
午后
剑桥,知名旅游景点哈佛广场附近的一间咖啡厅里。
从纽约匆匆赶来,希望找到导师巴特莱教授为他解惑的大卫,站在咖啡厅门口四处看了一圈之后,感叹自己终于找对了地方。
因为此时,巴特莱教授正在咖啡厅的一个靠窗小桌旁,借着温暖的春日阳光,一边品尝着最喜爱的咖啡,一边认真阅读着。
“导师!”
“嗯?”
巴特莱教授抬起头,看到大卫时惊讶的挑了挑眉毛,笑问道:“你怎么找到这儿来了?”
“呵呵!”大卫走到巴特莱教授对面坐下,没有在第一时间讲出自己的来意,而是顺着说道。
“茱莉叔叔知道我要过来找您,就给了我几个地址,说您如果没在家里休息,一定会在这些地方。。”
“哈哈哈原来是茱莉啊。”
“刚才你都去哪儿了?”
“我先去了您的家里,然后是学校,那里的人告诉我,您可能会在这儿或者图书馆。”
“所以你就先去了图书馆,发现那里没有我,才到这里来的?”
“是啊。”
“可是,你都到了这里,约我的人却还没到啊!”
“您在这里,是约了人吗?”
“对,他是我们商学院的院长莱昂纳德·沙利文。”巴特莱教授说着话,抬手指向大卫身后。
大卫回头望去,只见一名看起来很普通的花白头发老头,正站在他身后笑眯眯的摘下帽子:“抱歉,我的车在半路抛锚了。”
“呵呵”巴特莱教授听到老友又讲出了这种蹩脚的借口,忍不住笑着摇摇头,邀请坐下来道。
“他就是大卫·科尔曼,我的最后一名学生。”
“您好,沙利文院长。”大卫站起身微笑行礼,配合着礼貌的问候了一句。
“嗯最近这段时间,我时常能听到你的名字。”
“刚才还有人对我感叹,你没忍住收了最后一名学生啊。”沙利文院长的话似乎是另有所指,目光看向巴特莱教授,笑眯眯的模样让大卫心中不免腹诽几句。
不过,巴特莱教授根本没在意老友在言语间的抱怨和试探,微微晃动着手里还没看完的稿子笑道:“大卫给我的书稿,我让人写了一部分补充,你要看看嘛?”
“。。算了。”沙利文院长非常的眨眨眼,看着被递到眼前的手稿,摇头道。
“坐着本人都坐在我面前了,还看手稿干嘛?有问题我可以直接问他啊。”
“OK你问吧。”巴特莱教授收回了稿子,把它放在小桌上,对大卫挑了挑眉毛,丢去一个无声的暗示。
“额。。”大卫脸上闪过惊讶,目光在两位老头身上转了几圈,有些不确定的望向导师。
巴特莱教授读懂了大卫的表情,抿嘴忍着笑微微点头,再次确定了自己的意思!
E。。
大卫转头看向沙利文院长,发现他好像看破了一切似的,从容的调整好坐姿。
“大卫,你的手稿我都看过了,它叫货币金融学?”
“我和所有看过这份手稿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疑问”
“你只上过高中,没有在任何一所学校正式学习过经济学相关知识,为什么会写这本书呢?”
“写书。。”大卫知道这个问题不好回答,认真思考后,又在巴特莱教授那里得到了第三次带有催促意味的暗示,谨慎答道。
“我最开始的目的是想通过它向导师验证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方法。”
“阶段性学习成果,就是您看到的书稿。”
“而我的学习方法,我把它称作CoprehesiveAttributioMethodologyiResearch(简称,全归因治学方法)。”
“这套方法,是一种强调跨学科知识整合与明确知识来源的系统性治学理念,核心在于通过追溯各项不同类别的基础学科底层逻辑,实现知识的简洁化应用。”
“用更简单直接的解释,就是有明确目标性的拿来主义。。”
“哦?”沙利文院长脸上的笑容收敛了许多,盯着大卫问道。
“这个词儿,是你自己创造出来的?”
“当然如果没人和您提起过它,那么它就是我创造的了。”大卫在沙利文院长的注视下,谈吐神态忽然变得异常放松自信,耸耸肩笑道。
“我给您举一个例子吧您知道苹果个人计算机,或看到过它的广告吗?”
“嗯,在报纸上看到过。”
“您对它怎么看?”
“呵呵它根本算不上个人计算机,充其量算是一个昂贵的电子玩具罢了。”沙利文院长眼中带笑,回答了大卫的提问。
“嗯!您这样评价也没错。”
“但您应该不知道,加州苹果公司推出的苹果Ⅱ代个人计算机,它的微处理器是摩托罗拉公司的产品,动态和固态存储器来自英特尔,只有磁盘软驱是苹果公司工程师的自主设计,再委托代加工厂生产的。。”
“不管是我们在报纸广告上苹果Ⅱ代个人计算机,还是大街上行驶着的各大品牌轿车,它们都是现代工业化发展后期的典型重资产商品。”
“沙利文院长,重资产这个词儿,您应该非常熟悉了。”
“它的优势在于,需要投入的资金量大、成本回收周期长、技术门槛高,运营模式不易被模仿,更容易在业内形成半垄断式发展,同时也更容易产生规模效应。。”
“但是,一家成熟的重资产运营企业,想要通过规模经济建立竞争优势,又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是固定成本(投入),必须在总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很大,是相对于企业在其中经营的市场规模而言。”
“这些固定成本可能是厂房等固定资产,也可能是广告等长期经营费用。”
“第二,是产品技术必须与客户的需求和忠诚度相结合,这样才可以把竞争对手拒之门外。”
“在过去百年的世界各国工业和经济发展中,能源类行业、大规模制造业、房地产行业、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汽车制造、半导体业和航空航天工业,都属于重资产行业框架内。”
“50年代初,联邦政府颁布《统一商法典》,明确了存货质押业务的规划的同时,大力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健康发展,尤其是促进供应链金融(SupplyChaiFiace)助力无数中小企业,走向了快速壮大成长的阶段。。”
“而它们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许多大型物流企业,如FedEX和UPS等快速崛起,并开始与银行合作,提供预付款融资、结算保险、质押物评估融资和监管服务,增强了。。”
大卫说到这里,故意停下来看着沙利文院长,试探道:“我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盖伊·卢瑟校长,聊过一些他们学校应届毕业生的真实就业情况,以及他们学校的校董们对此有何想法。。”
“我的公司就设在史丹利,它们从去年秋天开始裁员,今年我听说也没有增加招聘实习生的计划,所以。。”
沙利文院长的目光闪烁了几下,微笑点头,从兜里掏出一个软皮备忘录,把它记下来后,又问道:“供应链金融(缩写SCF),可能会让投行们感兴趣,我记下了。”
“还有吗?”
“。。”大卫低下头,盯着沙利文院长的备忘录看了几秒,心中那股奇怪的感觉更加强烈了。
巴特莱教授的目光在两人脸上游走一圈,忍笑抬起手,点指着面前自己正在看的书稿,对大卫道:“这些,是沙利文院长的学生唐纳德,帮你写的。”
“啊哦这样啊。”大卫迎着导师的目光露出一丝无奈笑容,耸耸肩想了想,继续说道。
“我记得曾经在电视上有过一番争论,人们到底是应该多吃植物食用油好,还是动物食用油比较好?”
“植物食用油包含了大豆油、橄榄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和芝麻油等等,”
“二战后,我们国内农耕工业化发展速度极快,不仅让这些可榨取植物油的农产品变得更加廉价,也让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可选项更加丰富起来。”
“植物食用油,拥有营养价值很高,更容易被身体吸收等优点。。”
“但是,它因自身的化学结构不太稳定,容易在高温下产生大量右踝物质,饱受质疑。。”
“而动物食用油则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它在与各种蔬菜搭配制作的菜肴非常受欢迎,其独特的风味和多种特殊营养成分,不仅能让人食欲大开,还能促进人体维生素的吸收。”
“所以到底是多吃哪种油比较好,在我看来这根本就不是问题”
“人想要吃的健康,必须保持身体摄入的营养均衡,两种油完全可以搭配着吃,没必要纠结。”
“你的这些话,好像更应该被用在学生们的毕业典礼上。”沙利文院长放下手里的钢笔,笑眯眯的盯着大卫。
“您。。没遇到卢瑟校长一样的困扰吗?”
“我只是个院长,又不是校长,管那么多干嘛?”
“啊哦那我觉得您可能会更加关心,今年的招生人数和报考研究生的数量,以及师资人才的。。”大卫说着,看向导师巴特莱教授,后面的话没说出来。
“哈哈哈你输了,拿钱吧!”巴特莱教授大笑着用手拍了两下桌子,向老朋友沙利文得意的道。
“。。果然!”大卫倍感无语的翻了下白眼,拿起咖啡闷头喝起来。
沙利文院长哑然失笑,从钱包里掏出十米元放在桌上,无视了老友的得意和炫耀,安静看了大卫几秒,低声道:“你有什么话或有什么想法,不妨直说吧,也让我输的明白一点。”
“我。。您对我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大卫当然不会傻傻的乱说,目光看向导师,希望他能开口解围。
可是巴特莱教授却并不想老友不甘心,笑呵呵的摆手道:“我们都知道,你上午去参加纽联储会议时的发言,也都对你从未讲过的个人想法非常感兴趣。”
“今天,在这里只有我们三个。”
“你有什么想说的就直接说,没关系,我也想听。”
没关系吗?
大卫向后靠坐在椅子里,转头看向窗外,直视着天空中的午后暖阳沉思片刻后,长吁了一口气,看向沙利文院长道。
“我和贾尔斯、布鲁默,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我们在聊天时曾讨论过,近现代经济学家们的观点有时候的确存在着巨大分歧。。”
“不过我觉得,当他们对某个理论出现分歧时,通常是因为他们看待世界的方法和各自对价值判断不一致,才会出现不确定理论最为合适。。”
“而且他们往往会首先遵从各自的价值判断,然后才是各自坚持的经济学观点意见。”
“那么价值判断到底是什么?有多少人真正意识到了这一点呢?”
“我觉得,价值判断更类似于站队或者个人倾向,它存在的前提和根基就是经济学的小圈子群体文化。”
“当然了,谁都无法否认经济学家们的确在许多方面有着共同的观点和意见。”
“毕竟在很多事情上,经济学家们已经达成了共识”
“比如联邦政府曾执行过的房屋租金管制,在经济层面上来看是很低效的;科学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十分重要;政府执行的关税政策通常是为了保护那些效率低下的产业免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消费税比所得税对穷人更加不利等等。。”
大卫说着觉得自己的头脑越来越清醒,许多被遗忘在灵魂记忆角落里面的信息,此时都纷纷自己“跳”出来。
。。。
约一个小时后。
大卫喝光了第三杯咖啡,吃掉了一整盘小甜品,沙利文院长也在自己的备忘录上面记录了七八页,才神态满足的向后面的椅子里靠了靠,主动向老友巴特莱教授讲起正事。
“你这次手术成功归来之后,学院里刚刚维持住的短暂平衡又被打破了。。”
“那些支持詹姆士·托宾,马丁·菲尔德斯坦,保罗·萨缪尔森,保罗·斯威齐的人,还有约翰·加尔布雷斯的支持者们在院内开会时吵成了一团,互不相让,不仅让我很烦,也让校长德雷克·博克在这段时间大感头痛。。”
“呵呵抱歉!我帮不了你。”巴特莱教授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摊开手哂然一笑。
“。。哎!”沙利文院长非常了解,面前这位温和中立派老友此刻的心情,露出苦笑转头向大卫叹道。
“阿尔文·汉森,是我们学院最早支持凯恩斯主义的人,培养了包括保罗·萨缪尔森在内的一批优秀经济学家,大力推动了凯恩斯学派在米国的发展。”
“保罗·斯威齐和詹姆士·托宾,都是熊彼得的优秀学生,他们在国内外经济学界的名声和地位,你应该有所耳闻。。”
“至于约翰·加尔布雷斯,他在二战时期接受了罗斯福总统的邀请,担任米国物价管理局局长,和战略宏观调查团团长等政府高级职务。”
“后来到了60年代,他和保罗·萨缪尔森一样,曾经在肯尼迪总统任期内的联邦政府担任高职,最近几年还被选为米国经济学会的会长。”
“这些人。。”
“抱歉,几位先生。打扰了!”此时,咖啡厅的一名侍者来到近前,开口打断了沙利文院长的声音。
三人闻声望去,面露好奇,
穿着白衬衫深红色马甲的男侍者声音放得更低了一些,望向大卫问道:“您是大卫·科尔曼先生吗?”
“是我。”
“有人打过来两次电话,说是有急事找您。”
“哦?现在?”
“是的,他还没挂线,在等您。”
“额。。好的,谢谢。”大卫有些奇怪,谁会把电话打到这里来找自己,挠着头向导师和沙利文院长致歉,起身跟着侍者走了。
他走后。
巴特莱教授跷着二郎腿,目光望向身侧的窗外,沉默数秒后声音悠悠的道。
“前段时间去纽约参加的那次论坛,我在和一个新朋友聊天时,他说的一些话给了我很大启发。”
“他说我能看到的所有成功人士当中,大约可以被分为五类人。”
“一、是那些全身心扑在事业上,每天不知疲惫的工作狂,往往能在其奋斗的行业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又很难在事业与家庭之间找到平衡,最后闹出许多家庭不幸。”
“二、是那些喜欢研究人的人,每天都会从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揣摩人心,体悟人性。。”
“三、是那些天生爱财的人,他们几乎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如何赚钱,如何变得富有,如何才能守住这些财富,并为此甘愿放弃道德和廉耻,不惜亲友反目,妻离子散,孤独终老。。”
“四、则是以上三种人当中,某两种人的混合体。”
“他们要么是既爱钱又渴望事业成功的人,要么是既爱揣摩人心又善于利用人性赚钱或成就事业的人。”
“这类人,很可怕!”
“我在遇到他们时,很多时候都不知他们口中哪句是真心话,哪句是谎言,更不要说去揣测他们心中的真实想法了。。”
“至于第五类人,我遇到的极少。”
“但从我个人的经验和观察,这类人一般都是道德底线非常灵活,为人处世看似破绽百出,实则他们早已把人心看得通透,不会去计较眼前得与失的真正智者。”
“这类人有时还会做出损己利他的决定,在身边人获得了想要巨大好处之后,再给予他们巨大的精神和心理满足感,让自己成为群体的核心,进而获得从群体中获得人们意识不到的隐性利益。。”
巴特莱教授转回头,看向眉头紧锁的老友沙利文院长,淡淡笑道:“你应该也听说过,大卫这小子总喜欢把双赢挂在嘴边,希望每一个想从他身上获得好处的人都能得偿所愿。”
“他是这样说的,也的确是这样做的。”
“他让身边的每个人都过上了物质相对富足的向往生活,而自己的银行个人储蓄账户里面只有几十米元,个人信用账户里面也都是公司划转给他使用的公款。。”
“等会儿,如果你想让他为这次下午茶买单,他兜里的钱可能都不够付账。。”
“所以,我不管你今天在看到他突然出现后,心里谋划着什么,都不必再遮遮掩掩了,与他讲话直接一点效果会更好,否则他还会和你继续装糊涂、绕圈子。”
“嗯!”沙利文院长思索着点点头,拿起咖啡杯安静的品尝起来。
。。。
约一刻钟后,大卫迈着轻快的脚步回来了。
他回到自己的位置坐下,扫了一眼沉默的沙利文院长,向导师解释道:“来电话找我的是派恩,他这几天在得州那边帮我处理事情,今晚就能赶回来。”
“DA安保公司?”巴特莱教授表情微妙的笑了笑,问道。
“是的。”
“派恩性格稳重,是个做事业的人,它应该不会再给你添麻烦了。”
“呵呵”大卫听懂了导师的话中之意,苦笑摇摇头,主动换了一个话题道。
“刚才除了派恩,我还收到纽约那边传来的消息,黄金期货市场即将进入交割的近月合约出现了大幅度异动,今天上午暴涨8左右,下午又下跌近10,成交量更是突破了历史记录。。”
“金价呢?现在跌到多少了?”沙利文院长突然变得很紧张,忍不住开口问道。
大卫眨着眼愣了两秒,微笑答道:“最新金价期货合约是248米元每盎司左后,但我觉得如果明天开盘继续金价下跌的话,我可能会考虑在远月合约增加多单。”
“增加?你也在做多黄金?”
“对啊,我从几个月前就开始做多黄金了。您也是?”
“。。”沙利文院长没有立刻回答大卫,而是转头看向老友巴特莱教授,皱眉想了想才问道。
“我听说普林斯顿大学的校长盖伊·卢瑟,找你咨询过投资?”
“是的,他还把一部分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友捐款,委托给我的公司进行投资管理。”
“这部分捐款是多少?”
“额。。抱歉,我无法回答您。”
沙利文院长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再次转头看向了老友。
不过,这次巴特莱教授好像选择性失明了,偏头看向窗外的街景,态度明确的表示自己只把耳朵留下了,其余免谈。
大卫看到了导师摆出如此有趣的反应,面带笑意的向服务员招招手,在确定对方可以满足自己提出的要求之后,向沙利文院长微笑着快速道。
“我的导师巴特莱教授在哈佛大学商学院工作多年,我最好的两位朋友也是在商学院毕业的人,如果说我对商学院或者哈佛大学一无所知,您肯定不会相信。。”
“刚才您说的话,我都听懂了,也很理解您对于院内和校内各派理念之争的苦恼,但我不知道您有没有意识到一个好像被人们忽略的重点”
“沙利文院长,您知道现在全世界有多少所大学的商学院,采用萨缪尔森教授的著作《经济学》作为基础教材吗?”
“据我所知,自从1948年萨缪尔森教授发布《经济学》一书后,共有几十个国家把它翻译成三十多种语言,再版十几次,全世界的发行量已经超过500万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十几万的速度不断增长!”
大卫说到这里慢慢收起了微笑,故意放慢语速的同时,仔细观察着沙利文院长的表情道。
“可能有人会说萨缪尔森教授的另一本著作《经济学分析基础》的发行量很少,只有学术界人士比较熟悉。”
“而他的作品《经济学》,在最近三十年向全世界数百万学生普及了新古典经济学理念,让它成为当之无愧的经济学启蒙教科书的这个事实,现在好像没多少人会提及。。”
“那么,如果我们想要对萨缪尔森教授的学术生涯盖棺定论,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就是《经济学》吗?”
“NO这个问题显然没有那么简单!”
“我听说,萨缪尔森教授曾经很自负的称自己是这个时代最后一名通才。”
“而所谓通才,实际上应该说的是古典时期那种百科全书式的经济学家。”
“他在教科书中的经典理论,如果以现在哈佛大学众多经济学教授的眼光来看,并没能实现他自己想要的集大成之作。”
“有人批评他的书像味道很不错的三明治,到最后只吃到了面包的味道,比如他在书中提出混合折中方法,是把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混在一起成为混合经济。”
“而在我通篇读完《经济学》之后发现,市场和政府总是在不断打架争吵,微观和宏观好像是强行被关在一起的鸳鸯,这和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书中的理论并不是一回事儿。。”
“还有人会比较含蓄的说,萨缪尔森教授在其著作中提出的经济学原理毫无特点,只是在某些方法上进行了改进,而他们却从不会这样说凯恩斯或者马歇尔。。”
“但直至现在也没人主动提起过,萨缪尔森教授是第一个有关管理工具的发明者,像天气预报和大工厂中怎么找到最省钱、最省时间的优化配置研究,以及金融市场投资风险管理等等,都是来自他提出的方法上的改进。。”
“我个人非常喜欢研读历史,在翻阅许多历史资料后我获知了,萨缪尔森教授的《经济学》出版前基本上没有一本可以与《经济学》相提并论的正统经济学教科书。。”
“以前,经济学界的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凯恩斯、马克思、约翰·穆勒、李嘉图和亚当·私密等等,他们出版的书在我看来根本不是教科书,而是论文集或者专题研究。”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许多人越来越无法看懂那些古典经济学名著!”
“假如我们除去时代不断发展的客观因素,尝试着分析其本质就不难发现,这些书就是它们作者在那个时代发表的专业论文集或经济学专题研究汇总而已。。”
“所以我们在客观评价萨缪尔森教授的时候,应该建立在他的坚实的专业水准上,只有他拥有大师级的艺术造诣,才能缔造大师级的教科书。”
大卫说着,目光看向导师巴特莱教授,目光中带着一丝歉意,嘴上却毫不保留的道。
“正是萨缪尔森教授创造了经济学(教科书)畅销书的时代,才带动了其他财经类图书像现在流行的金融管理类图书的出版热潮。。”
“否则道现在大家可能要读的书,可能还是那种被许多大学生们称作沉闷科学的大部头经济学名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